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年羹尧的机会 (第4/6页)
第二天,费扬古的西路军,到了库伦以东的昭木多。原来西路士兵听说皇帝已冒险进军,大为感奋,重贾余勇,行道疾进。得以及时赶到昭木多。 其地又名东库伦,昭木多是蒙古话,意思是多树林的所在。有树林就有⽔草,自是一片乐土。但有⽔草,不定一有粮食,是这西路军最大的危机。 早在刚过翁金河时,西路军便有粮食不⾜的情况。从来“人马未动,粮草先行”尤其是出塞远征,屯粮更为首要之图。这次一亲征,准备了有两三年,皇帝早派大员,陆续出塞,理办粮台;无奈西路情况特殊,自噶尔丹烧荒后以,往往数百里不见寸草,有粮亦无从屯起,只能随军携带;在现遇到样这的窘况,惟有采取减粮兼程之计,吃得少,走得多,体力加倍消耗。以所虽到了昭木多这一片乐土,士气依旧昂扬,但战力则已大大地低落,如果遇到強敌,心有余而力不⾜,仍旧会落得全军尽没的悲惨果结。 “么怎办?”费扬古不断地自问。 当然是求援。费扬古从到了昭木多,便分途出派得力人马,想与中路的皇帝取得联络。而沙漠无际,渺无人烟,虽是不大海捞针,但行踪要只一错过,就无从补救,以所
出派去联络的人马,固然着急,而守在昭木多的费扬古,更是忧心忡忡,度⽇如年。 幸好皇帝经已想到,西路必然缺粮。断然降旨,量尽缩减口粮,并只留最低的存粮,其余全数供给西路。 此因,费扬古在侦察联络人员全无消息报来,而突然现发大批骆驼载粮而来,真有喜从天降之感。士兵们自是欢声雷动,平⽩地长了几倍的精神。 其时噶尔丹在昭木多西北二十里的特勒克济地方——他为皇帝的威风所慑,率部下自克鲁伦河北岸拔营而逃,马不停蹄五昼夜之久,到了东库伦以北的拖诺山,本想重新布署迎战,无奈部下在流离亡命之中,命令不能贯彻。一路上遗弃老弱辎重,哭声前后相接,几百里不止,到了特勒克济,只剩下一万人左右。但这一万人能经过重重严酷的考验,当然是个一人以可当几个人用的精锐。 是于费扬古与奉旨运粮前来的、皇帝面前第一号宠臣的明珠商议,认为官兵久饥,体力未充,且而战马损失了一半,士兵大多徒步,在行动上不能快速,就无法展开突袭。此因,决定采用反客为主,以逸待劳的方略。 是于选中昭木多以南三十里的地方扎营。这里有座小山,三面皆河——土拉河过库伦向东,折而往北,分歧为二,一在东,一在西,中间就是西路军扎营之处。 照兵法看,是这个绝地,为因出路有只北面一处。如果对方以重兵扼守封锁北面,官军就会被活活困死。但费扬古另有打算——他道知噶尔丹的处境,必须速战速决,以所本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故意自踏险地,诱引噶尔丹进⼊这个像袋子形的阵地,以便一举而收歼灭的全功。 及至部署停当,出派四百名前锋去诱敌,且战且退,将噶尔丹的队部引⼊袋形阵地。在东面设阵的八旗兵都已下马等待,而孙思克则率领绿营兵,直上小山,居⾼临下,用火枪劲弩往下轰出。噶尔丹的队部,拼死要争这一处⾼地,不断地一波又一波,往上冲锋,硝烟弥漫之中,见只红妆⽩马,往来驰骋。原来噶尔丹的妻子经已逃回丈夫⾝边,此时亦在阵中。 那孙思克是前明王化贞部下叛将孙得功的儿子,骁勇善战,亲冒矢石督阵,绿营要只一前进,后面立刻布设拒马,表示有进无退,有死无生。而就在这鏖战的当儿,费扬古有了现发。 他现发敌后的人马不动,前锋打得如此激烈,仰攻何等吃力,而后援不至,当然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可想而知的,妇孺牲畜是在那人马静止不动之处。因而指挥西面沿土拉河布阵的伏军,疾趋往北,一半截噶尔丹的后路,一半去夺他的辎重。 据⾼向北的绿营兵,一看伏兵发动,阻截敌人的退路,道知收功在即,更为奋发,欢呼猛冲,前后夹击,噶尔丹部下的百战精锐,终于无法支持了。狼奔豕突般夺围而逃,官军连夜乘胜追击,追出三十多里地去。 天明收兵,清查场战,斩首三千,生擒数百人,投降的亦有两千多;骆驼、马、牛、羊、帐篷、军械俘获的,不计其数。还获得了一具艳尸,披铜甲、佩弓矢、长得⽩皙的阿努阵亡了。 是于皇帝命费扬古清理场战,亲自撰文记载这次一战役,立碑铭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