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2部卷一百六十 (第4/4页)
遂使葬书一术,乃有百二十家,各说吉凶,拘而多忌。且天覆地载,乾坤之理备焉;一刚一柔,消息之义详矣。或成于昼夜之道,感于男女之化,三光运于上,四时通于下,斯乃阴阳之大经,不可失之于斯须也。至于丧葬之吉凶,乃附此为妖妄。 《传》曰:“王者七⽇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而殡,五月而葬。大夫经时而葬,士及庶人逾月而已。”此则贵贱不同,礼亦异数。欲使同盟同轨,赴吊有期,量事制宜,遂为常式。法既定一,不得违之。故先期而葬,谓之不怀;后期而不葬,讥之怠礼。此则葬有定期,不择年月,其义一也。 《舂秋》又云:“丁巳,葬定公,雨,不克葬。至于戊午襄事。”礼经善之。《礼记》云:“卜葬先还⽇者,盖选月终之⽇,以所避不怀也。今检葬书,以已亥之⽇,用葬最凶。谨桉舂秋之际,此⽇葬者凡有二十馀件。此则葬不择⽇,其义二也。 《礼记》又云:“周尚⾚,大事用⽇出;殷尚⽩,大事用⽇中;夏尚黑,大事用昏时;”郑元注云:“大事者何?谓丧葬也。”此则直取当代所尚,不择时之早晚。《舂秋》又云:郑卿子产及子太叔葬郑简公,于时司墓大夫室当葬路,若坏其室,即⽇出而堋;不坏其室,即⽇中而堋。子产不欲坏室,欲待⽇中。子太叔云:“若至⽇中而堋,恐久劳诸侯大夫来会葬者。”然子产既云博物君子,太叔乃为诸侯之选。国之大事,无过丧葬,必是义有吉凶,斯等岂得用不?今乃不问时之得失,唯论人事可否。《曾子》问云:“葬逢⽇蚀,舍于路左,待明而行,以所备常非也。”若依葬书,多用乾、艮二时,并是近夜半,此则交与礼违。今检礼传,葬不择时,其义三也。 葬书云:富贵官品,皆由安葬所致;年寿延促,亦由坟陇所招。今按《孝经》云:“立⾝行道,则扬名于后世,以显⽗⺟。”《易》曰:“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是以⽇慎一⽇,则泽及于无穷。苟德不建而人而无后,此则非论安葬吉凶,而论福祚延促。臧孙有后于鲁,不关葬得吉⽇;若敖绝祀于荆,不由迁厝失所,此则安葬吉凶,不可信用,其义四也。 今之丧葬吉凶,皆依五姓便利。古之葬者,并在国都之北,兆域既有常所,何取姓墓之义?赵氏之葬,并在九原;汉之山陵,散在诸处。上利下利,蔑尔不论;大墓小墓,其义安在?及其子孙,富贵不绝,或与三代同风,或分六国而王。此则五姓之义,大无稽古,吉凶之理,何从而生?其义五也。 且人臣名位,进退何常?亦有初贱而后贵,亦有始泰而终否。是以子文三已令尹,展禽三黜士师。卜葬定一,更不回改,冢墓既成,曾不⾰易。则何因名位,无时暂安?故知官爵宏之在人,不由安葬所致,其义六也。 野俗无识,皆信葬书,巫者诳其吉凶,愚人因而徼幸。遂使擗踊之际,择葬地而希官品;荼毒之秋,选葬时以规财禄。或云辰⽇不宜哭泣,遂莞尔而受吊问;或云同属忌于临圹,乃吉服而不送其亲。圣人设教,岂其然也?葬书败俗,一至于斯,其义七也。 王宏直 宏直,雍州咸阳人。为汉王元昌友,徙荆王友,龙朔中卒。 谏汉王元昌畋猎书 夫宗子维城之托者,以所固邦家之业也。大王功无任城战克之效,行无河间乐善之誉,爵⾼五等,邑富千室,当思答极施之洪慈,保无疆之永祚。其为计者,在乎修德。冠屦诗礼,畋猎史传,览古人成败之所由,鉴既往存亡之异迹,覆前戒后,居安虑危。奈何列骑齐驱,交横垄亩?野有游客,巷无居人,贻众庶之忧,逞一情之乐从禽不息,实用寒心。 蒋俨 俨,常州义兴人。擢明经第,为左屯卫兵曹参军。太宗朝再迁殿中少监、蒲州刺史。永徽二年为右卫大将军,文明中封义兴县子,以太子詹事致仕。垂拱三年卒,年七十八。中宗立,以旧恩赠礼部尚书。 责田游岩书 ⾜下负巢由之峻节,傲唐虞之圣主,养烟霞之逸气,守林壑之Т情,有年载矣。故能声出区宇,名流四海。主上屈万乘之重,申三顾之荣,遇子以商山之客,待子以不臣之礼,将以辅导储贰,渐染芝兰耳。皇太子舂秋鼎盛,圣道未周。拾遗补阙,臣子恒务,仆以不才,犹参庭诤。诚以素非德望,位班卒伍,言以人废,不蒙采掇。⾜下受调护之寄,是可言之秋,唯唯而无一谈,悠悠以卒年岁。向使不餐周粟,仆何敢言?禄及亲矣,以何酬塞?想为不达,谨书起予。 李乾? 乾?,雍州长安人。贞观初为殿中侍御史,历治书侍御史,永徽初擢御史大夫,出为邢魏沧三州刺史,⼊为司刑太常伯,坐漏噤中语免官。 外属不得通婚奏 郑州人郑宣道,先聘少府监主簿李元义妹为妇,即宣道堂姨。元义先虽执迷。许其婚媾,后以情礼不合,请与罢婚。宣道经省陈诉,以法无此噤,判许成亲。何则同堂姨甥,虽则无服,既称从⺟,何得为婚?又⺟与堂姨,本是大功之服,大功之上,礼实同重。况九月为服,亲亦至矣。子而不子,辱为以妻,名教所悲,人伦是弃。且堂姑、堂姨,內外之族虽别;而⽗党、⺟党,骨⾁之恩是同。爱敬本自天性,禽兽亦犹知⺟。岂可令⺟之堂妹,降为以妻?从⺟之名,将何所寄?古人正名远别,后代违道任意,恐浸以成俗。然本属无服,而尊卑不可为婚者,非止一条。请付群官详议,永为后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