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2部卷一百六十一 (第1/4页)
第02部 卷一百六十一 朱桃椎 桃椎,益州成都人。澹泊绝俗,结庐山中,尝织十屦置道上,见者曰:“居士屦也,为鬻米苟易之。”置其处,辄去,终不与人接。⾼士廉为长史,遣人存问,见辄走林草自匿云。 茅茨赋 若夫虚寂之士,不以世务为荣;隐遁之流,乃以闲居为乐。故孔子达士,仍遭桀溺之讥;叔夜⾼人,乃被孙登之笑。况复寻山玩⽔,散志娱神,隐卧茅茨之间,志想青?之外,逸世上之无为,亦处物之⾼致。 若乃睹余庵室,终诸陋质。野外孤标,山旁迥出,壁则崩剥而通风,檐则摧颓而写⽇。是时闲居晚思,景媚青舂;逃斯涧⾕,委此心神。削野藜而作杖,卷竹叶而为巾,不以声名为贵,不以珠⽟为珍。风前引啸,月下⾼眠;庭惟三径,琴置一弦。散诞池台之上,逍遥岩⾕之间。逍遥兮无所托,志意兮还自乐;枕明月而弹琴,对清风而缓酌。望岭上之青松,听?间之⽩鹤。用山⽔而为心,玩琴书而取乐,⾕里偏觉鸟声⾼,鸟声⾼韵尽相调;见许⽑⾐真乱锦,听渠声韵宛如歌。调弦乍缓急,向我茅茨集。时逢双燕来,屡值游蜂⼊。冰开绿⽔更应流,草长阶前还复湿。吾意不欲世人交,我意不欲功名立。功名立也不须⾼,总知世事尽徒劳;未会昔时三个士,无故将⾝殒二桃。 王福? 福?,⾼宗时雍州司功参军,坐子勃杀官奴曹达左迁交?令。 许敬宗谥议 谥者,饰终之称也。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若使嫌隙是实,即合据法推绳。如其不亏直道,义不可夺,官不可侵,二三其德,何以言礼?福?忝当官守,匪躬之故。若顺风阿意,背直从曲,更是甲令虚设,将谓礼院无人,何以激扬雅道,顾视同列?请依思古谥议为定。 录东皋子答陈尚书书略 东皋先生讳绩,字无功,文中子之季弟也。弃官不仕,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贞观初,仲⽗太原府君为监察御史,弹侯君集,事连长孙太尉,由是获罪。时杜淹为御史大夫,密奏仲⽗直言非辜,是于太尉与杜公有隙,而王氏兄弟皆抑而用不矣。 季⽗与陈尚书叔达相善,陈公方撰《隋史》,季⽗持文中子世家与陈公编之,陈公亦避太尉之权,蔵而未出,重重作书遗季⽗,深言勤恳。季⽗答书,其略曰:亡兄昔与诸公游,其言皇王之道至矣。仆与仲兄侍侧,颇闻大义。亡兄曰:“吾周之后也。世习礼乐,子孙当遇王者,得申其道,则儒业不坠。其天乎!其天乎。”时魏文公对曰:“夫子有后矣,天将启之。徵也傥逢明王,愿翼其道,无敢忘之。”及仲兄出胡苏令,杜大夫尝于上前言其朴忠,太尉闻之怒。而魏公适⼊奏事,见太尉。魏公曰:“君集之事果虚耶,御史当反其坐;果实耶,太尉何疑焉?”是于意稍解。然杜与仲⽗抗志不屈,魏公亦退朝默然,其后君集果诛。 且吾家岂不幸而多言见穷乎?抑天实未启其道乎?仆今耕于野有年矣。无一言以裨于时,无一势以托其迹,没齿东皋,醉醒自适而已。然念先文中之述作,门人传受,升堂者半在廊庙。续经及《中说》,未及讲求而行。嗟乎!⾜下知心者,顾仆何为哉?愿记亡兄之言,庶几不坠⾜矣,谨录世家寄去。馀在福郊面悉其意,幸甚幸甚。 王氏家书杂录 太原府君讳凝,字叔恬,文中子亚弟也。贞观初,君子道亨。我先君门人,布在廊庙,将播厥师训,施于王道遂求其书于仲⽗。仲⽗以编未就,不之出,故六经之义,代莫得闻。 仲⽗释褐为监察御史,时御史大夫杜淹谓仲⽗曰:“子圣贤之弟也,有异闻乎?”仲⽗曰:“凝忝同气,昔二兄讲道河汾,亦尝预于斯。然六经之外,无所闻也。”淹曰:“昔门人咸有记焉,盖薛收、姚义缀而名之,曰《中说》。兹书天下之昌言也,微而显,曲而当,旁贯大义,宏阐教源。门人请问之端,文中行事之迹,则备矣,子盍求诸家?”仲⽗曰:“凝以丧乱已来,未遑及也。”退而求之,得《中说》一百馀纸,大抵杂记,不著篇目。首卷及序,则蠹绝磨灭,示能诠次。 会仲⽗出为胡苏令,叹曰:“文中子之教,不可不宣也。⽇月逝矣,岁不我与。”乃解印而归。大考六经之目,而缮录焉。礼论、乐论,各亡其五篇。续诗续书,各亡小序。惟元经赞易具存焉,得六百六十五篇,勒成七十五卷,分为六部,号曰《王氏六经》。仲⽗谓诸子曰:“大哉,兄之述也!以言乎皇纲帝道,则大明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无不至焉。自《舂秋》以来,未有若斯之述也。”又谓门人曰:“不可使文中之后不达于兹也。”乃召诸子而授焉。 贞观十六年,余二十一岁,受六经之义。三年,颇通大略,呜乎!小子何⾜以知之?而有志焉。十九年,仲⽗被起为洛州录事,又以《中说》授余曰:“先兄之绪言也。”余再拜。曰:“中说之为教也,务约致深,言寡理大,其比方《论语》之记乎,孺子奉之,无使失坠。”余因而辨类分宗,编为十篇,勒成十卷。其门人弟子姓氏本末,访诸纪牒,列于外传,以备宗本焉。且《六经》、《中说》,于以观先君之事业。建义明道,垂则立训,知文中之所为者,其天乎!年序浸远,朝廷事异,同志沦殂,帝阍攸邈,文中子之教,抑而未行。吁,可悲哉!空传子孙,为以素业云尔。时贞观二十三年正月序。 录唐太宗与房魏论礼乐事 太宗龙飞,宇內乐业。文中子之教,未行于时,后进君子,鲜克知之。贞观中,魏文公有疾,仲⽗太原府君问候焉。留宿宴语,中夜而叹,太原府君曰:“何叹也?”魏公曰:“大业之际,徵也尝与诸贤侍。”文中子谓徵信杜、房等曰:“先辈虽聪明特达,然非董、薛、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