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2部卷一百八十二 (第4/5页)
;以可比矣。雷出地奋,以可豫矣;则风行天上,以可小畜矣。雷之与⽔,可作解矣;则风之与火,以可家人矣。雷在风上,以可恒矣;则风在雷上,以可益矣。风在地下,以可升矣;则雷在天下,以可无妄矣。风在⽔下,以可井矣;则雷在火下,以可噬嗑矣。风在泽下,可谓大过矣;则雷在山下,可为颐矣。雷在泽下,以可随矣;则风在山下,可为蛊矣。泽上有⽔,可为节矣;则山上有火,可为旅矣。雷在⽔下,可为屯矣;则风在火下,可为鼎矣。⽔在火上,可为既济矣;则火在⽔上,可为未济矣。泽中有火,以可⾰矣;则山下有⽔,可为蒙矣。火在地下,以可明夷矣;则⽔在天下,可为讼矣。地下有⽔,可为师矣;则山下有火,可为贲矣。泽上于天,可为?矣;则泽下有⽔,可为困矣。山下有天,可为以大畜矣;则泽下有地,可为以萃矣。山在泽上,可为损矣;则泽在山上,可为咸矣。泽上有火,可为暌矣;则山上有⽔,可为蹇矣。上天下泽,可为履矣;则地下有山,可为谦矣。泽上有风,可为中孚矣;则山上有雷,可为小过矣。山上有风,可为渐矣;则泽上有雷,以可归妹矣。此天地以对成之义,阴阳反合之理。故卦相次,则反爻以成义,易之八卦是也。 八八相生,则错卦以与理,因而重之是也。故圣人之道,可纵焉,可横焉,可合焉,可离焉。逆而陈之,未?逆焉;顺而别之,未尝顺焉。三画以变,虽天地之数,可无韬也。九六相推,虽万二千五百之浩荡,不能逾于三百八十四。三百八十四之纠纷,不能逾于六十四。重之以六十四,不能过于八卦。张之于八卦,不能过四象。纪之两仪,两仪之理达,而太极得矣。故古往今来,寒进暑退,死生乱动,是非滕结,未尝非两仪也。而未尝离太极也。故曰有寒有暑,则两仪不废也;无思无为,则太极未尝远也。见之则两仪,忘之则太极。夫然,故不舍二求一,未尝离动以求静,未尝离动以达静也。有可有不可,非圣人之谓也;无可无不可,是夫子之心也。 然天下之理,不可穷也;天下之性,不可尽也。有穷尽之地者,其唯圣心乎?有穷尽之路者,其唯圣言乎?故据沧海而观众⽔,则江河之会归可见也;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是以贞一德之极,权六爻之变,振三才之柄,寻万方之动,又何往而不通乎?又何疑而不释乎?故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者义之本也,非圣人孰能正之哉?若抑末执本,研精覃思,非圣人之书,则不读也;非圣人之言,则不取也。庶几乎神明之德可通乎?万物之情可类乎?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君子可不务乎哉? 平台秘略论十首 孝行一 论曰:昔之列桐?建茅土者,非一君焉。至于孝思可称,仁风茂著,存乎缃牒,十一而已。岂非生于深宮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膏肓积乎骄慢,情奔沦乎嗜欲?呜呼!有国有家者,可不诫乎? 贞修二 论曰:美哉贞修之至也。或抗情激cao,杖清刚而励俗;或理韵和神,抱直方而守道;或旌奇表善,擢才于不次之阶;或剖滞申嫌,措辞于难犯之地。并能以礼升降,与时舒卷。既明且哲,以保其⾝。盛矣哉!原夫御俗裁风,变彝伦者寄乎直;全⾝远害,得随时者存乎变。夫然,故进不违义,退不伤生。清贞静一保其道,委迤屈伸合其度。《易》曰:“君子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天下何思何虑?同归而殊途,百虑而一致。”此之谓也。 文艺三 论曰:《易》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传》称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故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能事,而君子所役心劳神,宜于大者远者,非缘情体物,雕虫小技而已。是故思王抗言词讼,聇为君子;武皇裁出篇章,仅称往事。不其然乎?至若⾝处魏阙之下,心存江湖之上,诗以见志,文宣王有焉。 忠武四 论曰:阴阳代兴,刚柔合运。威恩参用以成化,文武相资以定业。况乎康侯自我,宗子维城者乎?城阳之权略明决,卒摧吕氏之变;任城之志意刚断,实启有魏之业,盖有助焉。陈思雅怀忠勇,义形家国,表奏永昌,洞晓兵数,绩著疆场,长沙武陵,亦⾜云也。 善政五 论曰:东平以盛德匡时,大兴礼乐;齐献以至亲统物,光济中外。淮阳定安,峻必行之典;安陆扶风,深受遗之泣。能义形家国,理极忠贞;使⻩河如带,垂芳不朽。盛矣乎!守方雅以调蕃政,用公直而裳朝论。昂然直上,凛有生气。衡阳太原,亦⾜云也。 尊师六 论曰:前史称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岂非士情竭于不顾,主⾊期于难犯?中人以下,罕免斯累。其有抗辞必尽,忠烈横匪石之心;闻善若惊,君王动顺风之请。相须之际,良可咏也。清河之恭慎真恳,雅为辞益。上引圣朝,下托师傅,和矣哉! ?客七 论曰:原夫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