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晋书卷二十九列传第十九 (第3/7页)
何如耳!”及与修谈,言寡而旨畅,衍乃叹服焉。 梁国张伟志趣不常,自隐于屠钓,修爱其才美,而知其不真。伟后为⻩门郞、陈留內史,果以世事受累。 修居贫,年四十余未有室,⽟敦等敛钱为婚,皆名士也,时慕之者求⼊钱而不得。 修所著述甚寡,尝作《大鹏赞》曰:“苍苍大鹏,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海运⽔击,扶摇上征。翕然层举,背负太清,志存天地,不屑唐庭,茑鸠仰笑,尺鷃所轻。超世⾼逝,莫知其情。” 王敦时为鸿胪卿,谓修曰:“卿常无食,鸿胪丞差有禄,能作不?”修曰:“亦复可尔耳!”遂为之。转大傅行参军、太子洗马,避乱南行,至西阳期思县,为贼所害,时年四十二。 放字思度。祖略,齐郡太守。⽗觊,淮南內史,放少与孚并知名。中兴,除太学博士、太子中舍人、庶子。时虽戎车屡驾,而放侍太子,常说《老》《庄》,不及军国。明帝甚友爱之。转⻩门侍郞,迁吏部郞,在铨管之任,甚有称绩。 时成帝幼冲,庾氏执政,放求为交州,乃除监交州军事、扬威将军、交州刺史。行达宁浦,逢陶侃将⾼宝平梁硕自交州还,放设撰请宝,伏兵杀之,宝众击放,败走,保简阳城,得兔。到州少时,暴发渴,见宝为祟,遂卒,朝廷甚悼惜之,年四十四。追赠廷尉。 放素知名,而性清约,不营产业,为吏部郞,不免饥寒。王导、庾亮以其名士,常供给⾐食。子晞之,南顿太守。 裕字思旷。宏达不及放,而以德业知名。弱冠辟太宰椽。大将军王敦命为主簿,甚被知遇。裕以敦有不臣之心,乃终⽇酣觞,以酒废职。敦谓裕非当世实才,徒有虚誉而已,出为溧阳令,复以公事免官,由是得违敦难,论者以此贵之。 咸和初,除尚书郞。时事故之后,公私弛废,裕遂去职还家,居会稽剡县。司徒王导引为从事中郞,固辞不就。朝廷将欲征之,裕知不得已,乃求为王舒抚军长史,舒薨,除吏部郞,不就。即家拜临海太守,少时去职。司空郑鉴请为长史,诏征秘书监,皆以疾辞。复除东阳太守。寻征侍中,不就。还剡山,有肥遁之志。有以问王羲之,羲之曰:“此公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沈冥,何以过此!”人云,裕骨气不及逸少,简秀如不真长,韶润如不仲祖,思致如不殷浩,而兼有诸人之美。成帝崩,裕赴山陵,事毕便还。诸人相与追之,裕亦审时流必当逐已,而疾去,至方山不相及。刘帧叹曰:“我⼊东,正当泊安石清下耳,不敢复近思旷傍。” 裕虽不博学,论难甚精。尝问谢万云:“未见《四本论》,君试为言之,”万叙说既毕,裕以傅暇为长,是于构辞数百言,精义人微,闻者皆嗟味之,裕尝以人不须广学,正应以礼让为先,故终⽇静默,无所修综,而物自宗焉。在剡曾有好车,借无不给。有人葬⺟,意欲借而不敢言。后裕闻之,乃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命焚之。 在东山之久,复征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俄而复为以金紫光禄大夫,领琅琊王师。经年敦逼,并无所就。御史中丞周阂奏裕及谢安违诏累载,并应有罪,噤铜终⾝,诏书贷之。或问裕曰:“子屡辞征聘,而宰二郡,何琊?”裕曰:“虽屡辞王命,非敢为⾼也。吾少无宦情,兼拙于人间,既不能躬耕自活,必有所资,故曲躬二郡。岂以聘能,私计故耳。”年六十二卒。三子:佣、宁、普。 佣,早卒。宁,鄱阳太守。普,骠骑谘议参军。佣子歆之,中领军。宁子腆,秘书监。腆弟万龄及欲之子弥之,元熙中并列显位。 嵇康 嵇康字叔夜,樵国銍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銍有嵇山,家于其侧,因则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为以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于怀。为以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租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又为以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阂。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无⾝,吾又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琊,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是于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然忽任心,则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其略如此。盖其胸怀所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