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5章诸葛亮篇番外 (第1/2页)
第645章 诸葛亮篇(番外) 蜀建兴三年(225年)舂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钺一具,曲盖个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不⽑之地讨伐雍、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十二月班师成都。蜀汉在南中定安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北伐中原 诸葛亮第一、二次北伐形势 蜀建兴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继位,缺乏统治经验。诸葛亮抓住有利时机,决定出师北伐。次年三月,率军进驻汉中,顿兵沔阳(今陕西勉县)。 建兴六年(228年)舂,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道取,让赵云、邓芝设疑兵昅引曹真重兵,己自率大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和定安三郡反魏附蜀,关中震响。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率领步骑五万人前往,大破马谡于街亭。而时同赵云寡不敌众,失利于箕⾕。 诸葛亮乃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第次一北伐失败。上疏请求自贬三等,蜀后主以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同年冬,诸葛亮趁魏兵东下,关中虚弱,趁机北伐,出兵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魏将郝昭所拒,诸葛亮劝降不成,而又粮草不继,不得已退还汉中。 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建兴七年(229年)舂,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走子午⾕,曹真走斜⾕。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 时大雨三十余天,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內,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诸葛亮第四、五次北伐形势 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今甘肃省天⽔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今甘肃省天⽔市与甘⾕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 据《汉晋舂秋》记载,同年五月,诸葛亮使魏延、⾼翔、吴班赴拒,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是于司马懿退还保营。该史料后被《资治通鉴》引用。 《晋书》则记魏军卸甲轻装,⽇夜兼程,在汉阳与诸葛亮相遇,司马懿派将军牛金率轻骑做饵,诸葛亮退兵至祁山,屯兵卤城,据南北二山,堵⽔筑围墙。魏军攻破,大破蜀军,俘获斩首数万。而陈寿所著《三国志》里,两种说法均无记载。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诸葛亮还师。张追亮退兵至木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