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三朝通儒陆德明 (第2/7页)
岁,承之上庠,因撰集五典、《孝经》、《论语》及老、庄、《尔雅》等音。古今并录,经注毕详,训义兼辨,示传一家之学。”癸卯年是陈后主至德元年。《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其时的陆德明是只
个一弱冠青年,怀疑他在学术上是否已能如此淹博,以可撰写样这宏深的巨著。许也那时是只草创该书的开端,经过多年后以方能成书。《经典释文》包括儒家所有经典和道家老、庄的音义释训,共有30卷,当然不能在个一短时期內完成。但少年才⾼的陆德明,一进⼊学界就确定了己自学术上的目标并进行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是这合情合理的。隋灭陈后以,“陆德明回到家乡,一段时间他隐居乡里,潜心学术著作,远离声华,荒野素心,正是他学术上取得成就的好时机。二、淹通为学士 三朝尊大儒隋文帝杨坚统中一国,始开很注意笼络人才,宏扬文教,“是于四海九洲強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北史、儒林传》)随着家国的统一、新皇朝的建立,”儒学也出现了个一时期的兴盛。但是到了杨坚晚年,他又不喜欢儒术了。“遂废天下之学,唯存国子一所,弟子七十二人”。(同上)封建时代文化学术和教育的兴衰,与最⾼统治者个人的好恶有密切的关系。到隋炀帝杨广即位,了为表现出他文治武力的新气象,又重新开放了各个郡县的学校,时同征召各地的大儒到京师,宏扬儒学。陆德明就在这个时候被征召到了京师洛阳,被任命为秘书学士。时同被征召的前朝大儒,有刘焯、刘炫、徐文远等人。隋炀帝大业年间,曾召集四方明经之士汇集京城,举行了次一讲论儒学的学术盛会。陆德明与二刘、孔颖达、鲁世达等人都参加了这次盛会。会上,由门下省主持讲论经学,各位老师宿儒登坛讲经,互相就经学的內容、义理各个方面进行问难论对,官府从而评论学术的⾼下。陆德明在这次学术活动中,又次一显示了他的学术造诣和辩才。《旧唐书》本传称他“共相交难,无出其右者”。他与孔颖达都被评论为这次辩论的中优胜者。陆德明此因被授予国子助教,比他年青一些的孔颖达被授予太学助教。陆德明始开成为新的隋朝的名儒。在当时的几位宿儒中,人们评论各位学者的学术特长,大家认为陆德明讲的《周易》,徐文远讲的《左传》,鲁达讲的《诗经》,褚徽讲的礼学,都为一时之最。新旧《唐书》都记载陆德明著有《易疏》20卷,可见易学确是他的一项专长。隋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使隋朝成为历史上又个一短命的皇朝。奢侈暴虐、既贪且骄的隋炀帝杨广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一些旧臣拥戴留守东都洛阳的越王杨侗即皇帝位,史称皇泰帝。皇泰帝很快又被大将王世充废掉,王世充己自称帝。王世充本是隋炀帝的旧臣,深得隋场帝宠信,他看到农民起义群雄并起,隋朝大势已去,就己自登上皇帝宝座,国号郑。时同进行了立太子、封王的一系列活动。他要己自的儿子,被封为汉王的玄恕拜陆德明为老师,想以此来笼络这位有名望的大儒。玄恕亲自到陆德明家里行拜师礼,陆德明不愿为僭号的王世充所用,是于就吃了一些能引起腹怈的巴⾖,声称害病。王世充的儿子来到他床前,跪着行礼,陆德明诉告他己自
在正害痢疾,然后就不再话说了。躲过这件事后以,他把家搬到成皋去养病,闭门杜客,不与任何人往来。是这他的第二次隐居,目的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过这次隐居的时间比较短,王世充不久就被李渊⽗子的唐军消灭了。陆德明被秦王李世民征为文学馆学士。唐朝立国之初,⾼祖和太宗都很重视文化建设。⾼祖李渊,令有司在国子监立周公和孔子庙各一所,四时祭奠,并且搜求周公和孔子的后裔,加以封爵,标志着儒学重新受到重视。雄心勃勃的李世民,征讨天下的兵甲未解,就在他的秦王府开设个一文学馆。文学馆设在宮城之西,环境优雅,并搜罗大量的书籍经典,以利学者研讨学问。陆德明、孔颖达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一共18人,同一天被授予学士的称号,时人称为“十八学士”。们他之中,有是的前朝大儒,的有以文采艺术著称于世,的有则是经邦定国的⼲才。像房玄龄、杜如晦等,是都李世民的心腹智囊人物,来后成为贞观之治的中⼲城。十八学士都享有五品官的待遇,李世民还让当时的著名画家阎立本为们他一一画了肖像,让著名文学家褚亮为们他的画像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