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6部卷五百二十七 (第1/5页)
第06部 卷五百二十七 柳冕 冕,字敬叔,集贤学士芳子。贞元中官御史中丞福州刺史,充福建观察使。卒赠工部尚书。 青帅乞朝觐表 臣某言:臣备位方面,守镇海隅,顾无理平之绩,猥受增秩之荣,而不自愧者,颜之厚也。窃感《江汉》朝宗之义,《鹿鸣》君臣之燕,颂声之作,王道之始也。 家国自兵兴之后,不遑议礼,方岳未朝,燕乐久缺。臣限以一切之制,例无朝集之期,目不睹朝廷之礼,耳不闻宗庙之乐,⾜不践轩墀之地,十有三年于兹矣。⽝马齿衰,益深恋主;葵藿将暮,空仰太阳。古人云:“⽇虽不为葵藿回光,然向之者诚也。”臣职在戎马,⾝辞⽇月,愿因朝谒,一见汉仪,亦臣之诚也。 《传》曰:“朝以正班爵之义,会以训上下之则。”朝会者,礼之本也,臣安敢忘之?故群后四朝,以明黜陟,唐虞制也;五岁一见,以考制度,殷周制也;三载上计,以会课最,两汉制也。其或不朝,则以礼让之。故《孟子》曰:“诸侯之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黜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以六师移之。”然则诸侯朝会,尊王室也。以可废会,不以可废朝。洎秦灭古制,罢侯置郡,汉立王侯,并建守相,圣唐稽古,兼而用之。故天下朝集,三考一见,皆以十月上计,至于京师,十一月礼见,会于尚书省。其朝觐也,应考绩之事;至元⽇也,陈筐篚之贡。集于朝堂,唱其考第,进贤以兴善,简不肖以黜恶。穆穆济济,靡然成风,太宗之遗政也。自安史乱常,始有专地者矣;四方多故,始有不朝者矣;戎臣恃险,未有悔过者矣。 臣忝阃外之寄,窃愤不朝之臣,故每忘寝与食,思一⼊觐,庶因微臣,率先天下,则君臣之义,亲而不疏;朝觐之礼,废而复举,臣之幸也。常恐负薪之疾,溘先朝露,觐礼不展,殁于下泉,臣之忧也。又臣四年以来,频乞骸骨,圣恩哀悯,许为择替,无德而禄,殃衅荐臻。臣虽上恃天慈,不殒瘴疠;而下悲骨⾁,继以死丧。及闻诸将帅,亡殁亦众,臣自悼何德以堪久长。昔公子牟⾝在江海之上,心驰魏阙之下,则乡国者,人情不忘也;阙廷者,臣子之恋也;朝觐者,家国之大礼也:是三者人之大愿。 伏乞陛下悯臣丹恳,许臣⼊朝,再谒圣颜,万舞称贺,斯愿毕矣。无任恳款屏营之至。 皇太子服纪议 准《开元礼》,子为⺟齐?三年,此王公以下服纪。皇太子为皇后丧服,国礼无闻。昔晋武帝元皇后崩,其时亦疑太子所服。杜元凯奏议曰:“古者天子三年之丧,既葬除服。魏氏⾰命,亦以既葬为节。故天子诸侯之礼,尝已具矣,恶其害已,而削去其籍,今其存者,唯《士丧礼》一篇,戴胜之纪,错杂其內,亦难以取正。皇太子配二尊,与国为体,固宜卒哭而除服。”是于山涛、魏舒并同其议,晋朝从之。历代遵行,垂之不朽。臣谨按《实录》,文德皇后以贞观十年九月崩,十一月葬,至十一年正月,除晋王治为并州都督。晋王即⾼宗在藩所封,文德皇后幼子,据其命官,当已除之义也。今请皇太子依魏晋故事,为大行皇后丧服,葬而虞,虞而卒哭,卒哭而除,心丧终制,庶存厌降之礼。 请筑别庙居献懿二祖议 天子受命之君,诸侯始封之祖,皆为太祖。故虽天子,必有尊也,是以尊太祖焉;故虽诸侯,必有先也,亦以尊太祖焉。故太祖以下,亲尽而毁。洎秦灭学,汉不及礼,不列昭穆,不建迭毁。晋既失之,宋又因之。是于有连五庙之制,是于有虚太祖之位。夫不列昭穆,非以所示人有序也;不建迭毁,非以所示人有杀也;连五庙之制,非以所示人有别也;虚太祖之位,非以所示人有尊也:此礼之所由废也。 谨按《礼》:“⽗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葬以士。”今献祖祧也,懿祖亦祧也。唐未受命,犹士礼也。是故⾼祖、太宗以天子之礼祭之,不敢以太祖之位易之。今而易之,无乃乱先王之序乎?昔周有天下,追王太王、王季以天子之礼,及其祭也,亲尽而毁之;汉有天下,尊太上皇以天子之礼,及其祭也,亲尽而毁之;唐有天下,追王献、懿二祖以天子之礼,及其祭也,亲尽而毁之:则不可代太祖之位明矣。又按《周礼》,有先公之祧,有先王之祧。先公之迁主,蔵乎后稷之庙。其周未受命之祧乎?先王之迁主,蔵乎文王之庙,其周已受命之祧乎?故有二祧,以所异庙也。今献祖以下之祧,犹先公也;太祖以下之祧,犹先王也。 请筑别庙,以居二祖,则行周之礼,复古之道。故汉之礼因于周也,魏之礼因于汉也,隋之礼因于魏也。皆立三庙,有二祧,又立私庙四于南阳,亦后汉制也。为人之子,事大宗降其私亲,故私庙以所尊本宗也,太庙以所尊正统也。虽古今异时,文质异体,而知礼之情,与问礼之本者,莫不通其变。酌而行之,故上致其崇,则太祖属尊乎上矣;下尽其杀,则祧主亲尽于下矣;中处其中,则王者主祧于中矣。 请定公主⺟称号状 伏寻汉制,诸王⺟称王国太后;晋宋以降,则曰王国太妃。国朝酌前代典故,从晋宋之仪,王⺟命为太妃,著在程式。谨按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