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4部卷三百八十二 (第1/5页)
第04部 卷三百八十二 元结(三) 道州刺史厅壁记 天下太平,方千里之內,生植齿类,刺史能存亡休戚之。天下兵兴,方千里之內,能保黎庶,能攘患难,在刺史耳。凡刺史若无文武才略,若不清廉肃下,若不明惠公直,则一州生类,皆受其害。于戏!自至此州,见井邑邱墟,生人几尽。试问其故,不觉涕下。前辈刺史,或有贪猥昏弱,不分是非,但以⾐服饮食为事。数年之间,苍生蒙以私欲,侵夺兼之,公家驱迫,非奷恶強富,殆无存者。问之耆老,前后刺史,能恤养贫弱,专守法令,有徐公履道、李公е而已。遍问诸公,善或不及徐、李二公,恶有不堪说者。故为此记,与刺史作戒。自置州以来,诸公改授,迁黜年月,则旧记存焉。 茅阁记 己巳中,平昌孟公镇湖南,将二岁矣。以威惠理戎旅,以简易肃州县,刑政之下,则无挠人。故居方多闲,时与宾客,尝欲因⾼引望,以抒远怀。偶爱古木数株,垂覆城下,遂作茅阁,荫其清阴。长风寥寥,⼊我轩槛,扇和慡气,満于阁中。世传衡阳,暑湿郁蒸,休息于此,何为不然?今天下之人,正苦大热,谁似茅阁,荫而庥之?于戏!贤人君子为苍生之庥荫,如不是琊?诸公咏歌以美之,俾茅阁之什,得系嗣于《风》、《雅》者矣。 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馀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缺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菊圃记 舂陵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谁不知菊也,方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犹宜徙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于戏!贤人君子自植其⾝,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爱重,如此菊也,悲伤奈何?是于更为之圃,重畦植之。其地近宴息之堂,吏人不此奔走;近登望之亭,旌旄不此行列。纵参歌妓,菊非可恶之草;使有酒徒,菊为助兴之物。为之作记,以托后人,并录药经,列于记后。 殊亭记 癸卯中,扶风马向兼理武昌,支明信严断惠正为理,故政不待时而成。于戏!若明而不信,严而不断,惠而不正,虽欲理⾝,终不自理,况于人哉?公能令人理,使⾝多暇,招我畏暑,且为凉宁。亭临大江,复在山上,佳木相荫,常多清风,巡回极望,目不厌远。吾见公才殊、政殊、迹殊,为此亭又殊,因命之曰殊亭。斫石刻记,立于亭侧,庶几来者,无所憾焉。 寒亭记 永泰丙午中,巡属县至江华,县大夫瞿令问咨曰:“县南⽔石相映,望之可爱,相传不可登临。俾求之,得洞⽳而⼊,栈险以通之,始得构茅亭于石上。及亭成也,以阶槛凭空,下临长江,轩楹?端,上齐绝巅。若旦暮景风,烟霭异⾊,苍苍石?庸,含映⽔木。欲名斯亭,状类不得,敢请名之,表示来世。”是于休于亭上,为商之曰:“今大暑登之,疑天时将寒。炎蒸之地,清凉可安,合命之曰寒亭。”乃为寒亭作记,刻之亭背。 广宴亭记 樊⽔东尽其南,乃樊山北鲜,津吏欲于鲜上为以修舍。漫叟家于樊上,不醉则闲,乃相其地形,验之图记,实吴故宴游之处。县大夫马公登之,叹曰:“谢公《赠伏武昌诗》云『樊山开广宴』,非此地琊?吾欲因而修之,命曰广宴亭,何如?”漫叟颂之曰:“古人将修废遗尤异之事,为君子之道。于戏!天下有废遗尤异之事如此亭者,谁能修而旌之,天将厌悔往乎?使公方壮而有是心也,吾当裁蓄简札,待为之颂。”故作《广宴亭记》,以先意云。 九疑山图记 九疑山方二千馀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亦云舜望九峰,疑禹而悲,从臣有作九疑之歌,因谓之疑。九峰殊极⾼大,远望皆可见也,彼如嵩华之峻峙、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以可百数。中峰峰之下,⽔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桧栝并茂,青莎⽩沙,沿⽳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蔵人家。实有九⽔,出于山中。四⽔南流,灌于南海;五⽔北注,合为洞庭。若度其⾼卑,比洞庭、南海之岸,直上可二三百里。不知海內之山,如九疑者几焉?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万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