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6章吃饭最大 (第2/2页)
的难处。盐商们是都家大业大的,下面还挂着十好几万盐丁灶户,都指着这点盐吃饭。苗雨三嘛,淮北本就是自收自支,朝廷只提供个一军的武器装备和补给,不管其他。他对着太平天国,手下养着十来万精兵,开支浩繁,只能指着淮北的那点盐过⽇子。如不就在淮南行票盐法,把淮北盐业交给两淮盐商,再另盐商报效军费几百万两吧。” 朱济世脸⾊一沉:“苗沛霖的银子不够花,朝廷不能补给他吗?光复2年的岁⼊预算是多少?有6000多万吧?如果盐政改好了,起码还能多几百万,7000万都能有了,用得着盐商报效?再说了,们他的银子从天上掉下来的?报效几百万,起码要从盐务上刮1000万。孤王经已算过账了,精盐的成本就是4个小钱一斤,含税的批发价是25个小钱一斤,南方13省加上兰芳大公国,每年消费的食盐不下10亿斤,如果都用精盐就有2100万银元的收⼊,其中盐税可得1900万银元。” 这朱天子果然是想将盐业的一团乱⿇全都割断了另起个局面啊!左宗棠半晌做声不得,后最才喟然叹道:“王上,您以可不考虑盐商,那帮家伙捞了有200年了,回去己自吃己自的也够了,可您不能不考虑盐丁、灶户有还贩私盐的盐帮,两淮地面上有几十万人指着盐业吃饭呢。在现运河阻断,漕帮的几十万弟子
经已⾐食无着,再多几十万,可就是百万人有没饭吃了。另外,佛山机器织布厂开了有三四十家,所产的布匹成本很低,早晚又要冲击江南布业,到时候又该砸了几十万人的饭碗。王上,这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如果两江有一百多万人没饭吃,可是要大乱的…” 这大概就是工业化对传统经济的冲击吧!朱济世心道。样这的冲击,就是在后世也是免不了的。每次一产业大升级,都会造成相应的产业被淘汰,可是谁要是为因怕被淘汰而对产业升级视而不见,则无异于把头埋在沙子里面的鸵鸟。 不过一百多万人没饭吃的确是不小事情,朱济世深昅了口气,斟酌着回答左宗棠的话道:“左相,你别总着看一百多万人业失,还需要看到产业发展给江南带来的机遇。在现矿噤经已废除,两江这里有铁矿有煤矿有铜矿,开发来起就能办铁厂、铜厂,铸造铁器、铜器,是都要雇佣劳力的。广东那边开了那么工厂、矿山,可曾出现百万民人⾐食无靠?且而朝廷还要兴大工,一是治理淮河,二是加強长江各处险段岸堤,三是修建江南铁路,四是扩建应天、武昌府城。四个大工么怎都能昅收上百万劳力吧?另外,朝廷还以可给贫苦民人分配土地,兰芳的地比江浙两省加一块都大,人口还不⾜150万,就是再翻一倍,也是人少地多。再不行,孤王就提兵远征満洲!把満洲的万里沃土拿下来,样这总归够分了吧?” “王上,远⽔难解近渴啊!”左宗棠摇了头摇,“四大工今年內都未必能开,移民兰芳的费用不小,每个人起码需要几十块元的路费和安置费,百万人就是几千万,至于満洲…还有没打下来呢。可是两江的运河上面讨生活的几十万人经已没了财路,如果再用兰芳盐替代淮盐,只怕短期內就要出乱子。这盐务改⾰,最好是还持重一些吧。” 朱济世蹙了下眉,左宗棠再三哭穷想来也有一些道理,不过两淮盐商是还
有没必要保存下去了。 “那就行票盐法!”朱济世沉声道,“兰芳盐不出两广、湖广,两淮盐就在两江、闽浙、淮北行销,川盐的市场是四川、云贵。” 票盐法实其就是卡盐商,将盐枭合法化,时同照顾灶户的利益。冲击虽小,但也是不
有没。 朱济世又道:“另外,盐商必须安置遣散各自的盐丁,如此孤王就不追究们他为満清效力200年的罪过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