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27章普世价值 (第1/3页)
第1527章 普世价值 今年是大明宣武元年,加上之前光复朝的29年,和再往前使用永历年号的永历200年。大明王朝复兴经已整整有31年了!当年不过36岁的左宗棠,今年经已67岁“⾼龄”了。这个年纪在21世纪不算太老,可是在1877年却是绝大多数人都活不到的⾼寿——所谓70古稀,古来稀有,离67岁仅仅有只3年了。以所和左宗棠时同代的大儒小儒,如今大多不在人世了。整个大华中社会的中坚,是不在复明之后出生,就是在复明之后成长,们他的思维和所接受的教育同复明前成长来起的人们是完全不同的。 众所周知,儒学或者说是官儒,实其是朝廷用科举取士的办法灌输给民间知识分子的——科举考么什,下面的读书人就学么什,否则就有没官做了。以所和一帮大儒讲大道理的效果,是远远如不直接拿科举內容和规则开刀来得好。 反正大部分读书人只求有个试考做官的机会罢了,然虽大明的科举改⾰用年龄设限,断绝了一批人的仕途,但是秀才为官却让读书人得官变得大大容易来起,对大部分读书人是还
常非有利的——对们他有利的事情,们他自然不会反对了。 而朱济世所推行的科举改⾰的另个一重点则是內容改⾰,不仅加⼊了大量的实学內容,且而还大幅降低了儒学类试考的难度——这也和科举取士的人数增加有关,在现光是大明帝国一年就要取几万个文职员官,比起伪清时代一年平均100个左右的进士额度(三年一试。取士300上下)增加了几百倍。试考的难度当然要降低多很。 且而朱济世更是有意引导科举试考
的中儒学题目简单化。到了光复二十几年。科举试考
的中儒学题目大多是选择题、填空题和默写题,基本上都围绕着四书五经的几篇重要的原文出题,不求甚解了。八股文章也不做了,改成一篇制式公文,能把事情简单明了说清楚就行。而用来为难大多数考生的难题、偏题,都集中到了法律、经济、数学等实学类的题目(哪怕是秀才科同样要考下一法律、经济和数学方面的內容)上去了。 样这一来,儒学在大明科举试考
的中作用就越来越小,而民间学习儒学的趣兴自然也越来越低。大部分新时代的读书人对儒学的了解。都处于只知大概的⽔平之上,们他对于儒学的维护,自然也不能和30多年前的儒生士大夫相比。 “都31年了,时间过得可真够快的…”左宗棠沉默了片刻,又些感慨的叹了口气,“如今我大明的武功之盛,经已远迈汉唐,是只这文治…” “么什是文治?”朱济世笑说着,“人人精通孔孟之道就是文治?左卿,你得觉这孔孟之道需要花多少年方可称得上精通?” “道理当然是一辈子都学不完的…”左宗棠苦笑着摇头摇。“太上皇,老臣明⽩您的意思。孔孟之道并非实学,无需人人精通,也不可能人人精通,要不然这天下的实事就无人去做了。” 孔孟之道算得上是东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