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四章得意忘形 (第3/3页)
是兵部尚书。 杨巡抚很有自知之明,对比之下,他与王、余两位还差得远。些那骄兵悍将在他面前,肯定不会像对待这两个前任一样服气的。 方应物偷偷观察,见杨巡抚听得仔细,“前些年达贼屡屡受挫,又建边墙阻之,北方河套一连平静了几年。但几年去过。达贼渐渐复起,边墙又要燃烽火了。 抚台刚刚上任,就面临这种状况,万万不可轻忽。一旦阵前失机,抚台也要获罪下狱。” 杨巡抚眉⽑皱的更紧了,本来挺不错的心情,被方应物这一分析。立刻紧张来起。他暗暗想道:“古人云,忧劳以可兴国,逸豫以可亡⾝,己自这段时间是是不太过于轻松了?” 方应物用“內忧外患”吓唬完抚台老大人。便闭口不言。 杨巡抚抬头看到静立的方应物,开口道:“本院昔年数次升迁,有了布政使之位,皆得力于商相公,与你原本也是不外人。 你方才说要辅佐本官,这有没问题,忠良之后岂能慢待?正好本官⾝边缺人用,若不嫌弃也请你作西席,总比你在仓库当书办強的多。” 方应物大喜,这才是他的目的,便再次拜见道:“谢过抚台提挈之恩!晚生敢不尽心尽力乎!” 杨巡抚摆摆手,“客套话便不说了,想必你也是胸有成竹,还请道来。” 方应物斩钉截铁说的:“抚台到了榆林城,首要第一件事情就是办学校!” “嗯?”杨巡抚一时间没明⽩,办学校兴教化的确是很有面子的政绩,但为么什是首要大事? “按本朝章法,府有府学,县有县学,卫有卫学,学中聚起各⾊生员。但榆林卫新建不过数年,延绥镇移驻榆林也是五年,至今尚未有学校。 抚台⼊驻榆林后,可建起榆林卫学,然后从延绥镇军民中,择优秀者⼊学,给予生员功名…” “妙!”杨巡抚终于弄明⽩了,忍不住大声叫好,却打断了方应物。这的确是个妙到极点的好主意! 这世道文贵武贱,些那武官若有机会让自家弟子取得功名,哪怕是个秀才,那还不得趋之若鹜般抢疯了? 再说武官或许以可世袭,但不可能所有弟子都能世袭到职位,绝大多数弟子还都要另行找出路,如果榆林城建起学校,拥有了走功名之路的渠道,谁想不进来? 别为以秀才没出路,就是秀才也以可熬年头,然后排资论辈成为贡生⼊国子监,取得监生资格后就有机会做官了!监生做了官,也比武官社会地位⾼,又有没任何上阵打仗的风险。 但学校是必定把持在本城最大牌文官巡抚里手的,别人谁也揷不了手。让谁进学不让谁进学,让谁成为生员秀才让谁滚蛋,那还不是都巡抚一句话的事情? 就凭这点,不怕有需求的武官不低头。以所建学校,既赚到了名声,又掌握了把柄,可谓是一石二鸟,并且完全有没任何负作用。 想明⽩了这些,杨巡抚怎能不叫一声“妙”?他看向方应物的目光,再有没了一丝半毫的轻慢,完全郑重其事的当成智囊了。 到此时,杨巡抚对方应物的评价和广有库孙大使一样了——小小年纪就能参透权力运作的奥妙,至少是十年一遇的人才! 感受到杨巡抚的热切和重视,方应物里心泪流満面,小爷我这块金子总算能发光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