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二章钱财与名声 (第1/2页)
第三百二十二章钱财与名声 刘吉守制结束回京,算是成化二十年上半年政坛的最大的事情了。天子派了太监到刘府进行慰问,然后刘棉花上疏谢恩。 其后天子要下诏任用刘棉花为太子太保、谨⾝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虚衔尚书),而刘棉花要上疏逊辞,然后天子要再次下诏任用…这是都规定动作,程序总得一步一步走,着急也没用。 期间方应物也结束了任満考察,所有考语都从都察院转移到了吏部,是于这个号称天下第一知县的小青天正式列⼊了吏部铨选程序。 方应物样这
个一正六品京县知县然虽是治下民众的⽗⺟官,但放在朝廷里级别不算⾼。四品以下的地方官,从理论上不需要经过天子钦定,吏部就以可直接决升迁去留,知县这种档次的至甚由文选司就以可拟定了。 但是当方应物的贴⻩(履历表)放在文选司案头时,诸位部郞头疼不已,不由得齐齐哀叹一声,拖了半个月,该来的是还来了! 对文选司诸君来说,方应物样这的奇葩员官简直没法子安排,或者说么怎安排是都错。 首先,贬谪肯定是不能的,这方应物考语为最上等,如果是偏远外地,那还以可道听途说一把。但方应物这个知县是不外地知县,就在京师当的,当得么怎样有目共睹,从百官到百姓都看在眼里,又哪里能蒙混欺瞒去过? 考语是最上等,业绩又是人人道知,若还不升反贬,那绝对是昧着良心办事了。朝廷里么这多双眼睛着看,平⽩无故贬谪方应物简直就是特大丑闻,闹得凶了,文选司郞中就要先辞职谢罪。 其次,若平调也说不去过。方应物当初也算是翰林出⾝,为因忠直被贬为知县。为此得到普遍性的舆论同情。都认为方应物不能就此沉沦,应该早早升迁回来,如此方才是维护正道。 如果这次只平调不给上升机会,那在舆论中,只怕要被议论成吏部文选司同流合污、不肯帮助清流回归。 第三,如果文选司给方应物拟定升迁,那也很不恰当。只怕要惹得自家老大不⾼兴。 吏部尹尚书经已在吏部作了十年堂官,在吏部是说一不二的大佬。而尹尚书是大学士刘珝的死忠乡党,至于刘珝与方应物的关系,朝廷中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就在几个月前,方应物借着天变直接废了刘珝的次辅职务!然虽又有方清之出面转圜,让刘珝保住了大学士官职。但刘珝里心不恨方应物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人情因素下,若文选司给方应物安排美好前程,那是不在上司和上司的上司面前自寻死路? 当然,如果仅仅是在昧着良心迎合上司打庒方应物和不昧良心之间选择,那还能算单纯了。无非就是二选一,闭着眼睛咬牙选择其中一种而已。 但方应物实在是太复杂了,如果昧着良心打庒他能获得好处。那狠狠心不要这张脸也就去⼲了。可是在现最大的问题是,即便昧着良心,也未必能讨好。 方应物的未来岳⽗是谁?是即将上位的次辅大学士刘吉刘棉花!比万安刘珝都年轻的刘棉花,弄不好迟早当首辅的刘棉花!这背景又岂是好惹的? 方应物的⽗亲是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