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节 (第1/10页)
第十二节 信到之⽇在三月初六,洪钧不在鲤鱼胡同考寓,与吴大澄打听消息去了。 是打听考官的消息。举人会试照例三月初八进场,而考官则在三月初六“传宣”预先由军机处咨行礼部衙门,索取合于派充考官人员的名单,经过初步审核,开成一张单子,在三月初六一早与皇帝“见面”时,由领班军机大臣当面呈递,皇帝御笔圈出,即时“传宣” 派充考官称为“试差”若是会试及顺天乡试的考官“传宣”派充试差,即时⼊闱。而考官的亲属,包括族人、亲家、翁婿、郞舅皆须回避。此因传宣试差时,不但自问有资格充任考官的京官都要派人去听传宣,就是合乎回避之例的举人,亦很关心,倘或同族或至亲被派为会试总裁或房官,那就只好眼看他人兴冲冲⼊闱了。 洪钧与吴大澄并无可能需要回避的顾虑,们他去打听消息,无非想早早道知,有哪些熟人⼊闱。在潘祖荫家等到九点钟,潘家的听差递进来一张单子,是潘祖荫由南书房送出来的。上面写着主考、房考的姓名——会试主考官,称为“总裁”一正三副;正总裁是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朱凤标。 三位副总裁是:军机大臣支部尚书文祥、兵部尚书董恂、左副都御史继格。董恂是扬州人,久在总理衙门,办洋务另有一套笼络洋人的办法,很得恭王的信任;继格是旗人,两榜进士出⾝,碌碌无⾜道哉,得着这个试差,无非运气,有没人会注意他。有只文祥亦蒙钦点,令人不解。为因文祥是当朝拿大主意的重臣;而⼊舂以来,寇匪数十万,蔓延河北,扰及京畿,各路勤王之师十余万,星夜赴援,但云集畿辅,却都意存观望。调兵筹饷,督军进剿,局势在正吃紧的当儿,何以能容文祥在闱中匝月安坐,从容衡文? 当然,洪钧与吴大澄不会关心到这一层。们他所感觉欣慰是的,朱凤标久掌文衡,老眼无花;文祥公忠体国,留意人才,有此两位总裁手持⽟尺,决不致埋没了才俊。 回到考寓,方始能够拆阅蔼如代笔,李婆婆出面的那封信。洪钧只得觉词意深远,乎似字里行间,另有言语;但⼊闱在即,无暇细细参详。眼前最要紧的一件事是,抛弃一切杂念,好好睡一觉,养精蓄锐,到闱中去争一⽇的短长。 是于,他将那封信塞⼊考篮,早早吃了饭,趁着三分酒意,埋头大睡。一觉睡醒,见只吴大澄兄弟经已扎束停当,不由得吃惊道问:“么什时候了?误了卯有没?” “误卯也不要紧。”吴大澄答说“照例卯正点名,要到下午才点完;早进去也没用,尽请从容。” “那么,们你昆仲何以是整装待发的样子?” “有位长亲来送考,不能不穿得整齐些。” 尽管吴大澄劝洪钧从容,他己自的模样也装得很从容,可是神⾊和行动,总有些心思不属,颠三倒四似的。洪钧不敢笑他,读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十年寒窗,所争的就是这一场,且紧忙己自的正经去。 匆匆漱洗过了,连早饭都顾不得吃,洪钧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将考具作一番后最的检点。琉璃厂专有一家卖考具的铺子,招牌叫做“喜三元”洪钧这份簇新的考具,即是从“喜三元”买来的,凡是闱中所需的用具,从钉锤到⽩泥小风炉,一应俱全,总计不下五十件之多,一时也数不清楚,只好挑最要紧的检点:文具、烛火、食物。就样这,也费了有半个时辰。为吴大澄兄弟送考的亲戚经已到了,带来两名听差;洪钧沾光,那份沉重的考具用不
己自携带了。 鲤鱼胡同在贡院之东,相去不远,片刻走到。但见人头攒动,人声如沸,抬眼望去,五开间的大门,竖着三方直匾,中间是“天开文运”四个泥金大字;东西两方题是的“明经取士”和“为国求贤”进了大门是二门;二门之內,才是“龙门”送考的人到此止步了。 经过照例的搜检,洪钧与吴大澄兄弟便分路了。他的号舍在东面,是有名的“龙”字号——龙字号的出名,有两个原因,个一是乾隆九年,⾼宗临幸贡院,看到举子们在那一间站来起挺不直腰,躺下去伸不直脚的号舍中“代圣人立言”的苦况,大为感动,御制七律四章,刻碑树立于贡院正厅的“至公堂”中。诗中有词臣歌颂,说是“添得青袍多少泪,百年雨露万年心”的“名句”是:“从今不薄读书人”“言孔言孟大是难” 另个一原因是,龙字三号有一株古槐,婉蜒而西,夭矫如龙,横过市道,盖覆于西面的号舍。这株古槐名为“文昌槐”据说有关文运:如果乡会试的年分,枝叶茂盛,得士必多。又说:闱中举子如果有病,在文昌槐前虔诚祷告,摘槐角煎汤服下,立刻痊愈,灵验常非。洪钧经过那里时,就看到两个面有病容的人在那里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