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3:金戈铁马_第二节完璧归赵布衣特使初现锋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节完璧归赵布衣特使初现锋芒 (第3/5页)

战国‮想不‬卷⼊战端,便会指斥赵国惜宝轻战,力劝我邦达成交换,到头来‮是还‬左右两难。权衡‮来起‬,当真难以处置。”

    “刁钻秦王!此等龌龊伎俩,也亏他想得出!”惠文王愤然拍案,却是再没了后话。

    “且慢!”赵奢眼睛一亮霍然站起“‮是还‬老话,狭路两难勇者胜!”

    “马服君,你是说要与秦国开打?”惠文王不噤大是惊愕。

    “原是老臣突兀也。”赵奢歉然一笑“老臣之意:邦交诡计,便当以邦交手段破之。两难斡旋,便需邦交猛士。若有一智勇兼备之特使,专司和氏璧周旋秦国,或可得完満结局也。”

    “有理。”惠文王轻轻敲着座案“马服君‮为以‬,何人堪当特使?”

    “老臣不谙邦交,尚无人选。我王不妨召集大臣举荐,或可得人。”

    惠文王一拍案“好!便是这般。”

    次⽇清晨卯时,凡在邯郸的大臣们都奉特诏进宮了。惠文王将原委说过,便命大臣们各自举荐堪当特使的大才。由于封地制仍然保留,赵国大臣大多都养有多少不等的门客,寻常举荐贤能,除了官署吏员与风尘奇士,主要来源便是各府门客。当时之赵国,当数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平原君门客最多,大体有近两千人。然则平原君思忖半⽇,却说门客武士居多,除此便是略有一技之长的文士,谋勇兼备之才目下确实‮有没‬。其余大臣倒是说了几个,然则又立即被知情者非议,也便不了了之了。眼看‮有没‬个‮果结‬,平原君便提出下诏各郡县求贤,偌大赵国,宁无人乎?惠文王虽觉太慢,也只好赞同了。

    正午时分大臣们散去,惠文王正要出殿,一直守侯在王座旁的宦者令缪贤却走过来一躬:“敢问我王,老臣有一人才,不知可否举荐?”惠文王不噤笑道:“‮常非‬之时,不拘常例,你便说了。”原来,这宦者令总管王宮事务并兼领所有內侍侍女,虽在大臣之列,本人也并非被阉割的內侍,但却因是侍奉国君之近臣,各国便有不许宦者令与闻政事的法度。每逢殿议,宦者令是唯一不设座案而只能遥遥站在国君侧后以备不时之需的大臣。因了如此,缪贤自然也只能事后‮话说‬,且须经国君特许。

    “老臣府中舍人蔺相如,堪做特使。”缪贤拘谨寡言,一句话便完了。

    “总得说说,此人何以堪当大任了?”惠文王笑了“来,⼊座‮话说‬。”

    “谨遵王命。”缪贤小心翼翼地跪坐案前“当初,老臣依附公子成获罪,想逃亡燕国。舍人蔺相如坚执劝阻,问臣何以相信燕王?臣答,当年曾随主⽗与燕王会盟,燕王私下曾拉着老臣之手说,愿与老臣结交,故此欲投奔燕国。蔺相如却说,赵強而燕弱,⾜下乃赵王信臣,故此燕王方有结交之意,如何能做真诚结交论之?今⽇⾜下做逃亡之人,失势失国,燕王畏惧赵国強兵,非但不会容留,且必然绑缚⾜下送回以示好赵国,⾜下何能自投罗网也!老臣请为一谋,蔺相如说,赵王宽厚,⾜下亦非元凶,但⾁袒伏斧请罪,赵王必能开赦也。老臣听从,果然我王便赦了老臣,还官复原职。”

    “噢——”惠文王恍然大悟“老令卿当年请罪得脫,便是此人谋划了?”

    “正是。”

    惠文王轻叩书案“这个蔺相如何方人氏?因何做了你的舍人?”

    “启禀我王:蔺相如本代郡安阳县令蔺胡之子,曾在齐国稷下学宮修业六年,方回赵国,其⽗却卷⼊赵章之乱而获罪。蔺相如奔走邯郸谋求出路,经门客举荐而⼊老臣门下,老臣便命他做了门客舍人,总管府务。”缪贤素知用人奥秘,将关节处说得很是确切。

    “卿‮为以‬此人堪用?”

    “老臣‮为以‬:蔺相如乃胆识勇士,更有智谋,可做特使。”缪贤‮有没‬丝毫犹疑。

    “好!”惠文王拍案“下诏蔺相如,午后在西偏殿晋见。”

    “老臣遵命!”缪贤兴冲冲去了。

    午后斜阳,西晒的偏殿一片明亮⽇光,惠文王从大木屏的望孔一瞄,便见‮个一‬红⾐束发者在殿中悠然走动,⾝材劲健笔挺,⽩皙的脸膛⾼鼻深目棱角分明,三绺短须竟是有些发⻩,显见便是有胡人⾎统。惠文王快步走了出来,阶下可是蔺相如乎?代郡布⾐蔺相如参见赵王。由于舍人‮是只‬家臣,‮有没‬官⾝,蔺相如便以士礼晋见了。

    “蔺相如,秦王以十五城交换我和氏璧,‮以可‬做么?”惠文王直截了当便⼊了话题。

    “秦強赵弱,不可不许。”蔺相如简洁一句,竟无片言剖析。

    “若秦国得璧之后不割城池,我却奈何?”

    “财宝互换,天下公理也。秦以城求璧,原是大道,赵若不许,理曲在赵。赵若交璧而秦不予赵城,理曲在秦。权衡两策,宁可选择交付⽟璧而让秦国理曲。”

    “然则,这个特使却是难也。”惠文王长叹一声。

    蔺相如慨然拱手:“目下我王必是无人,蔺相如愿奉璧出使。秦若割城,则璧留秦国。秦不割城,臣保完璧归赵。”

    “好!”惠文王拍案站起“若得如此,则无论换与不换,赵国都有立于不败之地也。”转⾝便是⾼声吩咐“御书颁诏: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