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节赵瑟秦盆蔺相如尽显胆识 (第4/6页)
人马队簇拥着韩釐王的青铜轺车隆隆驶⼊大营辕门。进得大营央中的⾼台之下,韩釐王下了王车登上⾼台东侧的一辆云车,⾼⾼地长呼了一声:“大韶乐起!会盟两王⼊营——” 骤然之间,乐声大起,锺鼓悠扬,萧管清亮,⽟磬平和,唱和肃穆。这便是被称为“大德极致,尽善尽美”的《大韶》。相传这《大韶》本是舜帝时的乐曲,自西周之后便成为与《大雅》《颂》并列的天子乐舞。舂秋之世,《大韶》流⼊诸侯⼊世,得到了礼乐名家的⾼度评价。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听了《大韶》,激动万分,盛赞《大韶》“乐而不yin,忧而不困,勤而不怨,曲而有直,哀而不愁,怨而不怒,大德至矣!”孔子则赞叹说,《大韶》尽善尽美矣!从此,这《大韶》便以其中和肃穆之特性而成为重大邦交会盟的中常用乐舞。然则《大韶》原本乐舞有九节,太显冗长,战国之世便视当时情形而缩编或只演奏片段。此时演奏的,便是只《大韶》的头三节。韩釐王经已让乐师事先算计好了,三节的时间恰恰便是秦赵两王从辕门外进⼊会盟台的时间。 随着宏大祥和的乐舞,黑红两队王车仪仗时同从两道辕门进⼊大营。这两道辕门也是韩釐王的精心安排。寻常邦交会盟,是都一道辕门分先后进⼊。然则这次是两大強国首次会盟,秦国总想在气势上庒赵国一头,赵国却是事事都要争平等论交,不愿在任何细节上屈辱于秦国。是于这⼊场礼仪便成了第一道难题。在蔺相如动议之后,韩釐王实际上便是这场会盟的东道司礼,自然是刻意呵护赵国尊严,与蔺相如磋商时,韩釐王突然灵光闪现,有了!便来两道辕门,同步⼊场!蔺相如拍案大笑,连连赞叹韩王⾼见。秦国竟有没争执,事情便样这定了,韩釐王便得觉分外光彩。 车驾进⼊大营,距会盟台百步之外两王时同下车,分别从东西两条红毡铺地的道甬走到会盟台下。此时韶乐恰好奏完,舞女恰好退出,央中场地便是一片宁静。待两王在央中两张王案面前南站定,韩釐王便是一声⾼宣:“大河之上,两王诏告天地——” 诏告天地,本是诸侯会盟的传统礼仪。寻常会盟,是都盟主告天,次強告地,其余会盟者则只站在台下念诵陪祭。然则此次会盟本非寻常,韩釐王便揣摩出了这两王时同诏告的新礼仪,连两王之前的国号都不念,而只念“两王”以免先后歧见。此等匪夷所思之礼仪,当真也是战国会盟中次一奇观了。 宣声方罢,便见秦赵两王一齐回⾝面北,分别在王稽、蔺相如导引下登上了两座三丈六尺⾼的祭天台,各执一卷对天宣告完毕便走了下来。两王都在盛年之期,各方相若,便都想在细节上尽可能的显示优势(王位资历然虽是秦昭王稍长,然赵惠文王却是亲政国王,丝毫不比秦昭王有短)。告天文书的念诵,两王是都浑厚⾼亢中气十⾜。念毕下台,两王竟不约而同地不要预设內侍搀扶,轻捷利落地走下三十六级台阶,时同在王案前站定,相视一笑,竟是都气定神闲。 “盟约具名用印——”韩釐王走下云车又是一声⾼宣。 王稽蔺相如便在两张王案上摊开了羊⽪纸盟约。秦昭王与赵惠文王便分别提起王案上的铜官笔,在盟约左下方写上了己自的名号。之后两国掌印员官便郑重捧来了王印铜匣,秦昭王与赵惠文王分别打开了印匣,几乎时同说了一声“用印可也”王稽蔺相如便分别对着印匣长⾝一躬捧出了王印,结结实实地摁在了羊⽪纸盟约上。 “互换盟约,再度用印具名——” “各执盟约,两王礼拜——” 随着韩釐王的宣呼,用印具名又进行了次一,两王各自捧起盟约相互个一长躬,会盟大典的实际议程便宣告完结了。此时正近午时,韩釐王便亢奋地呼喊出最令会盟者动心的后最一道议程:“会盟告成!大宴始开——” 在祥和悠扬的雅乐中,一场盛大的会盟宴会始开了。三张王案并有没摆成寻常会盟的形制——秦赵并列面南,韩王面北做东道主相对——而是摆成了个一
大硕稀疏的圆形:秦王西北位,赵王东北位,韩王东南位。韩釐王笑呵呵⼊座,竟是如同打了一场胜仗般快慰。有只在这时,他才终于获得了与秦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