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西湖与南宋 (第6/6页)
之性与命,另一方面却又在集体生活中并不感到被拘束。当然宋朝的国事与这种立场有关。从知识上的“宗谱”看来,宋代的理学家都受到个一称为华山道士陈搏的影响;以个人来讲,们他却都曾卷⼊当时的政④治纠纷之中。在北宋时,程颢程颐与周敦颐要是不直接反对王安石就是间接地与反对新法的人士接近;在南宋朝中,朱熹首先反对与女真人议和,来后又改变立场与主战的韩tuo胄作对;陆象山为因一本向皇帝的奏书大言不惭而被参劾。此因无一例外,们他都因对时局的意见而受到检举,们他所提倡之个人道德性格包含着一种“反对派”的意义,是只
们他以含蓄的态度表现,不公开活动罢了。 分析比较以上各思想家的理论属于哲学的范围,这方面已有不少国中、⽇本和西方的学者从事,其研究果结也已载⼊各种书刊。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強了后以
国中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可是们他讨论的范围纵使渊博,彼此间的不同纵然多途,今⽇看来,们他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们他仍无法脫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个一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们他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趋向商业化的运动时同。但丁(Dante)抛弃了衰落贵族⾝份而参加了富豪政④治圈;乔叟(Chaucer)为伦敦一位关税监督所雇用;从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至伦勃朗(Rembrandt),们他的赞助人或为教皇或为大绅商。与之相较,上述5位宋朝的哲学家和们他无数的僚友全穿着国中
员官之袍服,们他是官僚的教师。 然则国中缺乏商业⾰命,不能产生文艺复兴,乃是为因地理环境与技术因素,而不由于意识形态。宋朝亘319年的奋斗,只证明了国中的南方虽富庶,仍不能在组织上做到整体化,此因敌不过以简单与耝枝大叶精神所组成的北方家国。 宋朝的覆亡蒙古人后最
次一对宋战争采取一种大迂回的战略。最初向今⽇四川南下的攻势穿贯至越南,次期的战斗指向襄阳樊城,围城之战即历经4年多的时间,从公元1268年的秋天到1273年的年初。这隔汉⽔对峙的双城陷落之后,忽必烈的元朝即未再遇到实质上困难,他的军队一路顺着长江而下。 南宋后最
个一重要的宰相为贾似道,他是个一雍容大度而显有心计的人物,可是他既无力作战,也缺乏实力讲和,只好以一切如常的态度使民人不致恐慌。在朝代最终阶段,军需问题恶化,为因菗税与印钞两种办法都用到极端,贾后最采取了个一方法,即由府政強迫购买民间私田,所收购的以每户超过200至300亩之外土地的三分之一,实行的地区在长江三角洲上之六府,此处既为国全最富庶的地区,又近在咫尺,仍受宋廷的确实掌握,所付代价只需少数现金,其他杂以各种不同的价券,这恐怕与征用没收区别不大。虽说为公意所不直,有了皇帝的竭力支持,所有购田的计划仍如案完成。而这田土收⼊使南宋朝廷又撑持了约12年。但后最贾似道仍向忽必烈求和,是只
有没反应。在1275年他亲往长江督师,因战局不利被撤职,后最被谋杀。次年元军⼊临安。再三年之后,元⽔师与宋之⽔师交战于广东崖山海上,此时宋主为个一幼童,因战局不利由臣下背负跳海而死。以所赵宋王朝亡于公元1279年。 当时人多不明了技术上复杂之处,也有人对贾似道尽极口诛笔伐之能事,像好宋朝之覆亡全是他奷险及政策错误的后果。贾似道确曾在主持国计时有支吾之处,事在1259年忽必烈之兄蒙古主蒙哥死于四川合州,蒙军后撤,忽必烈北返筹措选举大可汗事。贾似道在此时虚张声势宣称宋军大胜而居功。传统的历史家借着这错误和其他小事指斥他为奷臣。其次,其为人可鄙之处,也被提出。贾似道年轻时喜欢享乐,不时在西湖上张灯设宴。有次一皇帝看到湖上灯烛辉煌,便说,看来贾似道必在潇洒自如。事实上也果真如此,不过是这他被派任为国中最富庶朝代之最⾼品位官职之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