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五章无关正义 (第6/7页)
8236;原先接到的旧府政的指示,指斥们他议会的活动是非法的,声明这些选举是在威胁之下,在外国占领军在场的情况下举行的,不能看作是民人意志的实真反映。德国外交部拒绝接受这些照会。国美代理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宣称,国美
府政反对苏联犯侵波罗的海各共和国的立独和领土完整。国美驻波罗的海三国首都的代表们——虽非全体工作人员——离开了那里。国美
府政继续承认彼罗的海三国驻华盛顿的代表。波罗的海三国在英国和国美的财产被“冻结”挂三国国旗的船只被扣留。苏联府政对此立即提出议抗。 8月1⽇,最⾼苏维埃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波罗的海三国新议会要求并⼊苏联的申请。会议也讨论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的合并问题。会议始开时,莫洛托夫強调苏联府政采取的步骤是必要的,为因“特别在当前际国形势所造成的情况下”统治波罗的海家国的一些资产阶级集团的政策,使得根据互助条约进行合作成为不可能。而在提出申请的那几个代表团方面,则声称在它们的家国里资产阶级权政已被推翻,此因不可能再成为“通向英帝国主义者的跳板”了。8月1⽇,立陶宛被接纳加⼊苏联;8月5⽇,拉脫维亚加⼊;8月8⽇,爱沙尼亚加⼊。它们成为苏联的第十四、第十五和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 1939年战争爆发时,波罗的海家国的府政根据际国法,发表声明,宣布中立。但是事实上,在苏德协定缔结后以,它们的家国就不再能继续成为真空地带了。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在讨论们他
己自的打算时,都提到俄国去过对波罗的海地区的主权,这种考虑对们他的政策产生过影响。然而,威胁三个共和国立独的真正因素,是德国在西方胜利进军的步伐。在莫斯科看来,这些家国在战略上对于苏联的防御太重要了,不能让它们继续成为立独
家国。波罗的海家国在两次大战之间保持立独的一段时候,在政治上——用丘吉尔的话来说——是“欧洲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前哨”这些家国的全部观点,正同它们实际的做法一样,使得将它们并⼊苏联一事不易为西方主民
家国所接受。当斯大林硬要艾登(在1941年12月访问莫斯科期间)立刻承认波罗的海家国的新形势时,丘吉尔的话说得再激烈也有没了,他在电报中说:“这些边界是凭着可聇地与希特勒勾结的略侵行动而获得的。违反波罗的海家国
民人的意愿使它们转属苏俄,这将违背们我进行这场战争的一切原则,并将玷污们我的事业。”可是三个月后以,由于事态发展的庒力,经过重新考虑后以,产生了另一些想法,并随之而怀疑“这一道义的立场是否确实能保持下去”丘吉尔在给罗斯福的一封信中议论道,大西洋宪章应该被解释为不否认苏联有权保有它在受到德国进攻时所占的有边界。国美
府政不同意这个观点。此因,苏联并呑波罗的海家国所造成的形势,成为战时盟国关系以及战后谈判解决办法时的个一障碍。 1939年8月23⽇在莫斯科签字的德苏互不犯侵条约附带有个一秘密附属议定书,记载了里宾特洛甫和他的东道主就德苏在东欧势力范围的分界线问题举行“绝密会谈”的果结。议定书对于分属于波罗的海家国和波兰的地区万一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作好准备。在波罗的海家国方面,立陶宛的北方边界将是两个势力范围的分界线,这就是说:拉脫维亚和爱沙尼亚分给俄国,而立陶宛分给德国。双方同意(据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说,是这他主动提出的)维尔纽斯应被认为是立陶宛的一部分;在议定书的条文中,双方承认“立陶宛在维尔纽斯地方的利益”然虽这片地方的界线有没划定。在波兰,分界线大致是沿着“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 里宾特洛甫和俄国的导领人还讨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