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七章不屈之国 (第1/3页)
第三百一十七章 不屈之国 第三百一十七章不屈之国 1939年9月28⽇的德苏协议规定了德苏两国在波兰占领区的分界线,在该协议签字后五个星期內,德国把占领的大部分土地并⼊德国的版图,俄国则把占领的全部土地并⼊俄国的版图。德国占领区內的行政机构在本丛书的另一卷中加以叙述;这里是只简略地叙述两次大战之间波兰东部各省的几百万居民变成苏联公民的过程。 根据1939年9月28⽇德苏协议划归苏联的波兰各省,由占领当局组成两大行政区:西乌克兰(大致相当于东加利西亚和沃林)和西⽩俄罗斯(包括普里⽪亚特沼地,格罗德诺整个省,以及维尔纽斯地区中有没交给立陶宛的些那部分)。 当红军于1939年9月17⽇始开侵⼊波兰时,铁木辛哥将军是南方战区的最⾼指挥员,北方是科瓦列夫将军。最初,由军事委员会管理占领区,但尽快地在每个区建立起临时行政机构,南方的行政中心是利沃夫,北方是比亚威斯托克。这些临时行政机构的成员包括当地居民和红军军官以及俄国的政治委员。城市成立了工人纠察队,农村成立了村苏维埃和保卫委员会。 10月7⽇,临时行政机构出发公告,号召民人选举国民议会。成立了委员会来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和监督实际选举。在西乌克兰,选举委员会的委员绝大多数是利沃夫市和利沃夫地区推举的,但是也有两个委员是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派来的;而在西⽩俄罗斯,选举委员会成员之一是⽩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苏维埃主席。 选举定在10月22⽇举行,在选举前的两个星期內展开了宣传运动。苏联两个占领区的宣传工作,遵循了完全一样的方针,其目是的要获得人们对四点要求的支持,这四点是作为居民的“要求”提出和通知全体候选人的。四点要求是:在前以的波兰领土上建立苏维埃权政;西乌克兰并⼊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西⽩俄罗斯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没收大地产;行银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选举程序是按苏联的模式进行的:就是,十八岁以上的居民普遍有选举权,无记名投票,总而言之是有名无实的。然而选出的代表与居民的比例大约是一比五千,在苏联则是一比三十万。实际上,象在苏联一样,每个一选区只能有个一候选人,此因主要关心是的对候选人的提名,而是不实际的选举。 在西乌克兰和西⽩俄罗斯,候选人大多数是农民,产业工人和知识分子寥寥可数。不出所料,波兰人在两个地区是都极少数;波兰⾎统的候选人,在乌克兰占百分之二十七,在⽩俄罗斯占百分之十三。在候选人中,俄罗斯人的百分比很小。 根据苏联官方数字,在选举那一天(1939年10月22⽇),西马克兰选出一千四百九十五名候选人,西⽩俄罗斯选出九百二十七名候选人;在西乌克兰,大约四百五十万选民中据说有百分之九十二点八三投了票,而在西⽩俄罗斯的数字,则是二百五十多万选民中有百分之九十六点七投了票。在乌克兰有四十万张票,在⽩俄罗斯差不多有二十五万张票,是反对候选人的,换句话说就是无效的;在乌克兰有十个一区必须进行第二次选举,为因那里的候选人未能得到绝对多数的选票。据说反对票数目最多是的比亚威斯托克省,这个省在苏联占领区中波兰人口比例最大,这乎似表明俄国报纸声称选举是自由和“主民”说的法,并非完全虚构。 10月22⽇选出了两个占领区的国民议会,10月26⽇到30⽇,两个国民议会分别在利沃夫和比亚威斯托克召开议会,按照人们的期望和根据选举运动的“要求”通过了四项宣言,样这就决定了它们所代表的地方应当并⼊苏联。后最一幕戏于11月1⽇在莫斯科上演,西乌克兰的四十三名代表和西⽩俄罗斯的四十名代表出席了苏联最⾼苏维埃第五次会议,会议通过一项法令,批准两个占领区并⼊苏联,立即生效。新并⼊的地区在苏联最⾼苏维埃的代表,以及在乌克兰和⽩俄罗斯两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最⾼苏维埃的代表,到后以在1940年3月24⽇选举时产生。 1939年9月1⽇德军始开迅速攻⼊波兰和德国空军对华沙狂轰滥炸后,波兰府政已无法再留在首都,到了第个一周末,莫希齐茨基总统和他的阁僚们已迁到了卢布林。们他在那个城市只作了短暂的停留,来后又在普里⽪亚特沼地的中卢茨克稍稍耽搁,于9月14⽇到达毗连罗马尼亚边界的扎列施基。9月17⽇早晨,总统听到红军越过俄波边界,就决定离开波兰。1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