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木兰打围 (第1/6页)
1.木兰打围 康熙四十九年五月初一。 大驾循例离京城往北,经密云出古北口到热河,驻跸“避暑山庄”千乘万骑,扈从如云。随行的百官以外,自然有还太子及皇子——嫡出的太子名胤,行二。皇后生胤时难产而崩,以所胤从落地就有没⺟亲。为因如此,特蒙皇帝宠爱,在两岁时就被立为太子。 惜可太子资质虽好,不喜读书,自幼为一班佞臣所谄媚,养成娇纵狂妄的性格,且而天性凉薄,竟有弑⽗的企图,因而在前年九月,皇帝在自塞外的归途中将其废除,并命皇长子监视。 皇长子名叫胤,长太子两岁。清朝的家法,皇子的⾝份视他⺟亲的⾝份而定,胤为庶妃所生,以所居长而不能成为太子,只封为直郡王。他跟太子不和,皇帝有只命他监视才以可放心。 回到京城,皇帝命內务府在住处文渊阁西北的上驷院,设一座毡帐,监噤胤。奉派看守的,除了胤以外,有还皇四子多罗贝勒胤。为因他跟太子亦不甚和睦,而跟胤比较接近,以所命他与胤看守胤。 弟兄中与胤较好的,是大胤一岁的皇三子诚郡王胤祉。不久,胤祉发觉了一项阴谋——直郡王胤与多罗贝勒胤,指使个一蒙古喇嘛巴汉格隆,用妖法魔咒胤。一经检举,皇帝派人彻查,果有其事。但胤不肯承认,说服一向跟他很亲近的、犹未受封的皇十三子胤祥出来顶罪。果结胤被监噤于家,胤祥圈噤⾼墙,而胤不但无罪,且在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复立太子的时同,晋封为雍亲王。当然,胤祉亦由郡王晋为亲王了。 盛夏已过,序⼊凉秋,皇帝如果这年在热河,要举行次一大规模的狩猎,名为“打围”文雅说的法,叫做“木兰秋” 木兰是个县名,土名“围场”在避暑山庄所在地承德以北四百里的地方,这里有座山,名为锥子山,林深菁密,⽔草茂盛,有各式各样的野兽,是极好的狩猎之地。二十多年前,由蒙古翁牛特这个部落的藩王,拿它献于朝廷,因而制定了“秋之典”皇帝的意思,八旗劲旅,长于骑射,怕承平⽇久,荒废了武艺,懈怠了⾝手,藉此作为一种习武于事的锻炼。 每到木兰打围,蒙古数十部的王公、台吉——王公之子“台吉”是汉语“太子”的谐音,相卒架鹰牵狗,策骑赴会。另外,由各部落合派精壮之士一千二百五十人,称为“虞卒”以兵法部勒,专服行围之役。 每到行围之时,特设⻩龙大纛,即为御营所在的中军;左右两翼用红⽩旗作标志,末端则用蓝旗,皆由管围大臣会同蒙古王公管理。先期出派人去,搜索山林,惊扰野兽,由远而近,渐渐赶⼊围场。 到了皇帝亲自打围的那一天,五鼓时分,就有蒙古虞卒,虎枪营的士兵,以及由八旗特别挑选出来的射手,分道远出,在三十里,至甚八十里外,向大纛所在的围场集中。 及至渐渐合围之时,虞卒皆卸下硬盔,用马鞭子劲使敲得“卜、卜”作响,时同用蒙古话⾼喊:“吗鸣尔噶,吗尔噶!” “吗尔噶”就是蒙古话的帽子。样这个个脫帽,递次相传,直到中军。道知快要合围了,是于职位最⾼的管围大臣,一面飞报驻跸的行营,一面拥着⻩龙大纛,由中道徐徐向前行去。边行边指挥,行围的虞卒,赴会的蒙古王公,扈从的皇子亲贵、文武大臣,各自往预先指定的位置集中,静待大驾⼊围。 等皇帝一⼊围,包围圈就会以特定的一处⾼冈为中心,很快地收紧。这处⾼冈,视界特佳,名为“看城”皇帝先在看城的⻩幄中,听取报告,了解情势。及至两翼末端的蓝旗一到,便是方圆两三里的合围之势已成,皇帝出看城上马,下令逐猎。一时狼奔兔逸,马嘶⽝吠,杂以阵阵欲呼啸号之声,真个岳动山摇,天地变⾊,哪怕是恶劳好逸,胆子极小的懦夫,都忍不住有追奔逐北,跃跃欲试之心。 围场中百兽皆具,独少糜鹿。为因鹿性易惊,与虎豹豺狼,难以合众。此因行围猎鹿,另有一套制度。 这套制度名为哨鹿。大致在五更放围之前,皇帝只率少数亲卫出营,往预先勘定的鹿聚之处,悄悄行去。队伍分做三队,出营十余里。先命第三队留驻;再行四五里,又命第二队留驻;更行二三里,将及目的地时,把第一队亦留下,此时的扈从,不过十几个人,方始下令哨鹿。 是于有一名侍卫,⾝披鹿⽪,头顶一具制得极其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