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文章上了省报一  (第1/2页)
    第十九章 文章上了省报(一)    《东江日报》文艺版表了季文婷的一篇散文:《湾湾的玉涧泉》。    文中开篇写道:“湾湾的玉涧泉,在若云山中静静的流淌,经久不息、日月穿流,它不象长江一样有包罗万物的雄浑,也没有黄河咆哮般气吞山河之势,它就这样静静地流淌着,伴随着若云观这个千年仙都,哺育了一代代勤劳淳朴的山民,也哺育了若云观一代又一代求仙问道的信徒,传承着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明。”    文章中间,作者讲述了“我”和一群花季少女们进山踏青,一边嘻闹着,一边尽情采摘着山野的花朵,然后赤脚淌过玉涧泉,那不经意掉在落在小河上的花瓣,愈漂愈远,花瓣已然远去,但却始终停留在少女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文章结尾部分写道,随着若云山景区的开,静静的若云山,就要一天天热闹起来了,湾湾的玉涧泉,柔柔的玉涧泉,也如淳朴的山民一样,期待着八方游客。遥祝玉涧泉永远清澈洁净,永远欢快地流淌。    小王第一个现了季文婷的文章,就有些激动:“哎呀,季大美女的文章在东江日报上表了!”    大家就都争着看,果然,在文艺版的左上角,找到了《湾湾的玉涧泉》,作者季文婷,还配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季文婷赤脚站在玉涧泉中,颇有青春玉女的风采。    刘梅赞叹道:“太漂亮了!”    小成道:“小王,她是你的高中同学,抓紧追啊。”    小王叹口气:“人家那里看得上我。”    小成道:“也难说,她上次不是主动来找你?”    小王就摇头:“我看她对牛局长比对我更感兴趣。”    刘梅就“啊”了一声:“真的?”    这些天,刘梅没少主动贴近牛三立,但牛三立对她的态度不冷不热,她也就是想讨好牛三立,倒也不是非要“献身”的。现在忽然听说季文婷对牛三立有意,就觉得这是一个讨好牛三立的机会。    就一把抓起报纸:“给牛局长看看。”    大家跟着一块来到牛三立办公室。    刘梅道:“牛局长,你看看这篇文章。”    牛三立一看是季文婷写的文章,居然还表在省报上,就“恩”了一声:“我看看。”    看过后,淡淡地说了句:“还不错。”    刘梅就问:“是文章不错,还是写文章的人不错?”    牛三立道:“干什么?跟我有什么关系?”    刘梅道:“这么好的女孩子,还等什么啊?”    小成也道:“就是,”    电话铃响了。    小王手快,拿起电话:“喂?”    居然是季文婷的声音:“牛三立,看见我的文章了吧?”    小王就心情复杂地看着牛三立:“牛局,是季文婷。”    “啊?”牛三立接过话筒。    刘梅他们赶紧出去了。    牛三立这才道:“谁啊?”    “嘻嘻,你就别装了。”    “哦,原来是季大美女啊,有事吗?”    “我的文章你看了没?”    “哦,小王他们刚拿过来,看了,写得还不错。”    “是吗?谢谢你的鼓励。”    “不过,有个词,用得不太恰当。”    “啊?你说。”    牛三立道:“就前面那句:‘玉涧泉哺育了若云观一代又一代求仙问道的信徒’,我觉得‘信徒’这个词用得不对。”    “为什么?”    “道家更注重修行,既然是求仙问道的人,那都是已经在潜心修行的人了,已经不是信不信的问题了,称他们为‘信徒’,有些肤浅。”    “那你说应该怎么称呼啊?”    “用‘真人、道徒’更贴切一些。”    “哦,我知道了。”    态度还不错,牛三立微微一笑,接着敲打她:“你说什么?你‘知道’了?何谓知?何谓道?你问问你外公就知道了,在道家看来,‘知道’二字是不可以随便说的。”    季文婷就叫:“啊?说‘我知道了’也有错?那我应该怎么说?”    牛三立:“说‘我明白了’就行。”    “哦,我明白了。”    “恩,态度还不错,口头表扬一次。”    季文婷道:“哎,牛三立,为了我的文章表,庆贺一下吧?”    “你想怎么庆贺?”    “请我喝茶吧?我请你也行啊。”    牛三立很坚决地回绝了:“美女,还不到庆贺的时候吧?好了,我这来客人了,再见啊。”    就把电话挂了。    这就挂了!电话那头,季文婷听着话筒里的嘟嘟声,生气地骂道:“牛三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