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6章翻腾 (第3/4页)
爷又上书坚辞江南总督之位…几个重量级人物的位置变了,朝野上下,几乎也就处在了连续不断的小地震中。 好容易大老爷进京加封大学士,⼊阁参政,江南总督暂时虚悬,三省布政使各司其职,诏狱里的员官权贵无事的无事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抄家的抄家,后宮妃子也封了,擎天保驾的功臣也赏了…进了今年秋天,朝廷才渐渐地平稳了下来,有了这昭明盛世该的有样子。 “明年改元,皇上是肯定要在人事上再有些动作的。”待客院开上了夜点,二老爷和大老爷碰了几杯,就打开了话匣子,“不瞒大哥,弟弟这个翰林经已当了十多年了,也着实有些当腻味了…” 大太太又夸奖敏哥,“这一应事务想必是都你承办的吧——我道知你⽗亲,哪有那么细心?你这孩子,在世务上倒是越发精⼲了!是只也别忘了读书要紧…” 昭明二十四年的秋闱,二房兄弟三人,不过是最小的弘哥中了举,两个哥哥反倒都名落孙山。 众人热热闹闹地吃过了一顿夜点,也就各自安歇,第二⽇一早,敏哥就安顿了三四驾清洁可喜的清油车,将众人一道装了,向北平去了——箱笼却是早就上路由亲信的管家着看,进城到宅子里安放,达哥、弘哥两兄弟就是在城內预备接应。 虽说走得慢,但通州毕竟离北平不远,不过大半⽇,朝阳门已然在望。 尽管重帘低垂,但车外的人声,也就渐渐地响亮了来起。七娘子与大太太同坐一车,只苦于不好掀了帘子往外窥偷街景,却想不大太太己自却都掀起了帘子一角,指点着给七娘子看,“这朝阳门外头的这家薄脆是最有名的,四九城里多得是赶早出城来吃的,就一碗清浆,要两个椒盐薄脆…嗳,上从王公贵族,下到卖力气的苦哈哈,都作兴么这吃!” 七娘子留神看时,却不过是朝阳门外路边的个一小摊贩罢了,么怎看,都看不出这家的薄脆,名声竟都传进了深闺。 “你看这朝阳门挨着城门的那条胡同?往里走就是老字号的馒头,两个一斤童叟无欺,硬是就要比别家香甜上几分。”大太太却被勾起了谈兴,车一路走,一路为七娘子说街景,“我打小就喜欢吃这家的馒头,可生意太好,不赶早根本买不到,从小时雍坊过来,要绕过一整个皇城…那时候你外祖⺟还在生,就怕溺爱了我,两三个月才派家人早来起回半个时辰给我尝尝鲜。” 大太太的音声又小了下去,她掏出手绢揩了揩眼⽪,“来后你外祖⺟去世了,二姐经已出嫁,三姐当家,我打量三姐疼我,就闹着要吃,三姐索性⽇⽇里派人出来买,不到半个月,就把我吃怕了!” 提到童稚时的往事,她又不噤一笑,“这猪⾁胡同进去就是老天成了,多少年的老字号,猪头⾁最有名的,上午开张,到了中午,再有没卖不完的。” 又指点七娘子,“刚才进城那是朝阳门大街,是这崇武门里街,京北城方方正正,路名最好记了。这又拐到正阳门大街上了,正阳门大街是最热闹的了。往你这边看,再进去过了棋盘街就是大秦门。那是六部、都督府、燕云卫…这衙门都在这一块,绕着皇城根儿,你⽗亲后以上朝,就得从正阳门大街去过,东华门进皇城——皇城根那是最热闹的,小时雍坊然虽比不得澄清坊、明照坊方便,但也算得上是好地段了。住得是都王公大臣,你秦家舅舅就住在两条胡同外头,惜可两兄妹都在守丧,不便时常相见…” 秦帝师一共二子,长子原本是礼部郞中,次子乃是西安知州,因秦帝师去世,次子已丁忧回家,但长子却被夺情,然虽暂时还官居原位,但以秦帝师和皇上的关系,过了元年元月,是必定要被提升的。 大太太一路絮絮叨叨,“是这宣武门里街,李阁老胡同——前朝的李东阳就住在这条胡同里,再拐过弯就到了…” 七娘子已是见着了一条僻静的胡同,胡同里有没多少人家,有只巷东口红门深锁,巷西口栓了一排的马,红门上铜钉闪闪发亮,几个眼熟的长随已是进进出出搬运箱笼—— 她道知这就是己自的新家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