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3章功劳  (第2/2页)
    京里顿时人人自危。    “应该是城里的难民和城外的土匪勾结吧?”凌青菀对她姨父道“否则怎么知道安平门附近最富足的是昭池坊,直奔了昭池坊来?”    安平门附近的坊,唯有昭池坊受灾最严重。    姨父欣慰看了眼凌青菀,点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菀儿和我想到了一处”    凌青菀一家人,就这样在安家落脚了。    安家院落宽敞,后花园有两处小院子,相距不远,有独立的小厨房、水井,在后院还开了个小角门,方便出入。    “这原本就是想着,假如远方的亲戚投奔来了,有个地方可以落脚的,前年才修葺的。”姨母对他们道。“你们哪里不便,千万告诉我!jiejie你也是,再客气我就同你翻脸了!”    她说这话的说话,有点小时候的娇憨。    景氏微微笑了笑,道:“你放心吧,不会同你客气的。”    凌青菀、蕊娘和凌青桐,跟着母亲住在西边小院子里。这小院子三间正院,带着四间小耳房。    凌青菀和蕊娘住一间。    她们的小耳房,西窗外头的墙角,有几尾翠竹修修。这么干旱的天。竹子也旱死了。枯叶败落,枝干孤立。    大哥和大嫂,住在隔壁的小院子里。    晚上,姨母设宴款待他们。    只是。大旱持久。没什么好吃的。仅仅是两只羊,做了一桌子菜,烤羊rou、蒸羊rou。羊杂汤等。    “要不是石官人,哪有咱们的团聚?”景氏对姨父姨母道“真该好好谢谢人家。”    “是啊,石官人对咱们有大恩!”姨母道。    凌家的恩人,就是姨母的恩人。    第二天,凌青城和安栋,就把石庭请到了安家,姨父亲自设宴,款待石庭。    景氏甚至给石庭敬了杯酒。    石庭生得俊逸非常,但是举止雍容稳重,没有半分阴气,哪怕他疏淡冷漠的眸子,也不会令人反感。    他站起来,回敬了景氏。    因为干旱,宴席也简单,就是吃了顿饭,说了好些话。    “他这个人不错,不太像商户之子,沉稳内敛,毫不轻浮,像个望族子弟。”姨父赞石庭。    凌青菀听到了,微微沉默,没说什么。    到了八月十六晚上,突然刮起了大风。    “这这是要下雨了吗?”众人皆大喜。    每个人都带着急迫的心情,希望天降大雨。    十七的早上,天空一改往常的晴朗,乌云密布。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期盼。    到了黄昏时分,终于落了下雨来。    雨很小,却给了绝望中的人无限的希望。    城里鼓声震天,人心振奋。    雨下了半个时辰,始终不大,渐渐停歇了。大家喜悦的心,又蒙了层阴影。    到了十八日的黎明,突然雷电交加,暴雨倾盆。    雨势凶猛,似鼓点急促敲打在屋顶,嘈嘈切切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凌青菀被惊醒了,起身推窗。    雨丝侵入,打了她一脸。地上被砸的起了一层雨雾,似有轻拢曼拢。    “旱后的大雨,并不是什么好兆头。”凌青菀心想“也许要下好几天,甚至半个月。刚刚熬过了旱灾,又有熬过涝灾,民不聊生。”    涝灾还不知道,至少暂时解了旱灾。    渴死了不计其数的人,剩下的人总算保住了。    这场暴雨,整整下了一天。    中午,凌青菀跟着她母亲,去姨母那边用膳,却见姨父姨母愁眉不展。    “是二表兄有消息吗?”凌青菀问。    姨父犹豫了下,这才道:“西边的谍报,程大人和宋大人都去世了。一个到了西边就生病,年纪大了一病不起,一个月前已经辞世;另一个人是半个月前灾民暴动中,被乱箭射死了。”    说罢,姨父叹了口气。    派了三个人去赈灾,两个人遇难,不知道他年轻的儿子怎么样了。    姨母也要哭出来。    凌青菀却是心底一窒:“原本,安檐是自请去赈灾、治蝗的。不成想,朝臣不放心他,觉得他年轻,非要派两个老臣去,只让安檐辅佐,不是主将,想抢安檐的功劳。    如今,两个老臣都葬身西北,剩下的功劳,全是安檐一个人的。等安檐回京,就要封官鬻爵。那么,那两个老臣的死,会不会跟安檐有关”    凌青菀不敢往深处想。    姨父没有想到,因为在姨父心里,安檐永远只是个孩子,是他的儿子,单纯善良。    凌青菀想到这层,是因为她弟弟告诉过她,安檐将来会权倾朝野。假如这点手段和狠心都没有,安檐如何把持朝政?    政治的争斗和倾轧,素来都是你死我活。    ***    最后几个小时啦,粉红票过月作废,求票~~~(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