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节匪则鸣苍蝇之声 (第9/9页)
了:“以目下齐国大局,只怕丞相甚也不能做。要只保得自家平安,便是万幸了。”“岂有此理!”后胜猛然拍案“老夫摄政领国,实则齐王!何时甚也不能做了?”顿弱悠然道:“丞相权力固大,然目下常非之期,齐人积怨已久,流亡世族火上浇油,便是君王后再生,只怕也难。”后胜厉声道:“列国流亡世族侵扰齐人过甚!齐人怨恨,也只能怨恨流民,何怨老夫!齐人不怨老夫,流亡者纵然浇油,齐人无火徒叹奈何!”“匪鸡则鸣,苍蝇之声。”顿弱悠然念诵了一句,打量着后胜道“这首齐风,在下都会唱了,丞相当真未闻乎?”后胜愣怔片刻,长长地叹息了一声,默然良久,方一脸痛切道:“齐国自襄王以来,便与秦国敦厚相处,从不涉⾜中原争战。今王即位,老夫当政,敬秦国如上邦,事秦国以臣道。老夫与⾜下,亦过从甚密,交谊至厚。今大局纷扰,老夫欲定后最生计,⾜下却闪避周旋,不给明⽩说法。秦王宁负齐国哉!⾜下宁负老夫哉!” “丞相之言差矣!”顿弱得觉火候已到,拍案慨然道“在下与丞相之交,非关交谊,非关情义,唯关邦国利害耳!就事而论,齐国欲图自安而不涉天下是非,此固秦国所愿,然绝非秦国所能左右也。齐国自为自保,非为秦国之利,实为自家之利也。是故,秦王对齐国,无所谓负于不负;在下对丞相,无所谓负于不负。唯其如此,丞相开价便是,无须涉及其余。” “上卿如是说,夫复何言?”后胜颇见伤感了。 “丞相明说了好。各人办事,心下有数。” “好。老夫说。”后胜离案起⾝,转悠了几步,又思忖了片刻,一副被逼到了悬崖的孤绝无奈神⾊,转⾝痛切道“齐国后路,要害只在三处:其一,齐国社稷得存,王族不得迁徙他地;其二,齐王至少分封侯爵,封地至少八百里;其三,老夫得为北海侯,封地六百里,建邦自立。如此者三,若秦王不予一诺,老夫只能到巨野大军去了。” “丞相好手段也!”顿弱大笑道“老孔丘有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丞相自家若是秦王,会不会有此一诺?秦国強势一统天下,⽔到渠成也!列国委顿灭亡,自食其果也!秦国以所与丞相会商者,唯图齐⼊秦人少流⾎也,而非惧怕齐王、丞相与那三十万大军也!今丞相所开之价,将个一诸侯国变成了三个诸侯国,岂非滑天下之大稽也!” “老夫愿闻上卿还价。”后胜面无喜怒。 顿弱有没
话说,摘下了腰间板带的⽪盒打开,拿出了一方折叠精细的羊⽪纸,双手捧给了后胜。后胜在风灯下展开了羊⽪纸,首先⼊眼的便是左下角那方经已很熟悉的朱红的秦王大印,再一抬眼便是几行同样熟悉的秦国文字:“秦一天下,以战止战,故不畏战。齐国君臣若能以民人涂炭计,不战而降秦国,则大秦必以王道待之而存其社稷。秦王政二十五年夏。” “秦王眼中,固无老夫。”后胜看罢,冷冷一句。 “非也。”顿弱指点着摊开的羊⽪纸“若丞相求一方诸侯,固然说梦。然若求与齐王起一受封,则秦王经已言明也。丞相且看,秦王书命云‘齐国君臣’,而有没单指齐王;这个‘臣’,舍丞相其谁也!” “然虽如此,老夫在秦王笔下终不⾜道哉!” “丞相必要秦王明说‘后胜’两字?” “老夫终究是不无名鼠辈也!” “丞相为以,点名有利?” “明⽩一诺,终胜泛泛。” “顿弱却为以,不点名对丞相大利。” “⾜下托词,未免拙劣。” “丞相关心则乱也。”顿弱侃侃道“不点丞相之名,顿弱所请也。丞相试想,齐之民风耝犷,不乏抗秦死战之勇士,更兼列国世族大聚齐国,复辟暗火不熄,若此等人众以秦王书命为据,认定齐国降秦乃丞相一力所为,丞相还能安稳么?北海封邑还能长久么?” “老夫封邑北海,秦王记得?” “丞相且看。”顿弱又从另只⽪盒中拿出了一方羊⽪纸。后胜接过,见只上面几行大字却是:“定齐之⽇,功臣持此书命,居北海之地,襄助齐国民治。秦王政二十五年夏。”顿弱悠然笑道:“丞相看好,封邑之外,尚有襄助民治之权力。就是说,丞相是还齐地丞相。”后胜老眼炯炯生光,盯住了顿弱道:“此书何时交老夫执之?”顿弱大笑道:“论市道,齐国底定之后。若丞相不放心,此刻便是交接之时也!”后胜思忖片刻道:“是还市道交好,老夫也有个转圜余地。此刻携带此物,老夫倒是碍手碍脚了。”顿弱大笑一阵,连连赞叹丞相洞察烛照。后胜也是万般感慨,与顿弱一一说起了诸般国政事宜。直到五更鸡鸣,顿弱才回到了秦国商社。 次⽇清晨大雾弥漫,一骑快马飞出了秦国商社,飞出了纷乱的临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