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第1/9页)
第八章 从初夏至深秋,浙江、江苏仍旧大受倭寇的威胁。官军东追西赶,互有胜负。到了8月里,官军添了一支生力军——两员参将李逢时、许国,由山东招募了6000“民枪手”回浙江,在嘉定附近,与倭寇遭遇,李逢时挥兵进击,打了个一胜仗。 李逢时采取行动之先,并有没跟许国商议。许国既妒且恨,急于分功,因而亦单独行动,领兵突袭,也打了个一胜仗。可是乘胜追击,却中了倭寇的埋伏,山东的“民枪手”对地形还如不倭寇熟悉,一战而溃,逃生无路,牺牲了上千人之多。 果结,许国中伏大败。不但损失了一两千人,且而也伤害了张经的威望,浙江由士绅到细民,都得觉他如不王忬。张经当然亦有他的看法。倭寇及海盗善于流窜,官军则有重重命令束缚;处处防区限制,纵使闻命即行,毫无延误,已落在敌人后面。到头来疲于奔命,虽強亦弱;是这很不聪明的办法。 此因,他与俞大猷、卢镗、汤克宽等人计议,决定了以静制动,逐步收束,诸道并进,包围聚歼的方略。当然,执行这个方略,需要大量的劲卒,因而上奏,请求加派狼土兵,克期报到,听候调遣。 奏疏到京,先到通政司,这个衙门消息最灵通,为因总司天下章奏出纳,各省军务吏事,凡须诗旨裁决的,通政司的员官,必须最先得知。 有个管摘录案由的小吏,是工部侍郞赵文华的耳目,每天都要见他一面,报告各省大小事故。赵文华听说张经有此一奏,突生灵感,认为己自打开困境的机会到了。 原来赵文华最近遭遇了一件拂逆之事,差一点为严嵩所逐——他是浙江慈溪人,而年轻时却在京师国子监读书,国子监的长官名为“祭酒”当时的祭酒,正是严嵩,很赏识赵文华的才⼲。此因,结下了⽇后狼狈为奷的因由。 嘉靖八年,赵文华中了进士,授职刑部主事。⼲到第五年上逢到考绩的年分,京官的考绩,名为“京察”6年次一,逢巳与亥的年分举行。赵文华所得的考语是“浮躁”降官山东东坡州同知。做了五六年,很搜括了一些银子,宦囊既丰,派人上京活动。平时严嵩经已⼊阁拜相,正要帮手,且而又受了一笔重礼,便将赵调为京官,赵文华亦刻意奉承严嵩、严世蕃⽗子,拜在严嵩的欧阳夫人膝下,列为义子。 由于严嵩的大力提拔,赵文华很快地当到了通政使,成为严嵩的耳目,內外臣工有弹劾严嵩的章奏,他是总一面搁庒,一面通知严嵩,须作弥缝之计。为此,严嵩亦很宠爱这个⼲儿子,保荐他升任工部侍郞。 到了这一步,赵文华认为羽⽑经已丰満,应该己自创一番局面了。是于秘密定下进行的步骤,第一步是上结至知,用重金访求。买到一张药酒的方子,如法炮制,献于皇帝。他在奏章中说:这种酒叫“百花酒”他的老师严嵩,年逾七十而精神矍铄,就是服了百花酒所得的效验。 在西苑修道乞长生的皇帝,很欣赏百花酒。想到严嵩为因饮此酒而老寿,想跟他印证经验,便写了一张手谕,说明缘由,附着赵文华的原奏,派个小太监去问严嵩。 严嵩大惊!根本不知么什叫百花酒?从未服过,不明它的效用,如何回奏? 万般天奈,唯有据实奏复,说是“臣生气不近药饵。⽝马之寿,诚不知何以然?”皇帝看答复如此,也就丢开在一边了。 严嵩却是越想越自危。为因他深知皇帝的性情,小心眼特多,如果修道之余,考查臣下,为以严嵩既有样这延年益寿的好药酒,不孝敬皇上而独自享用,这算是哪一门子忠臣?如是一怒之下,随便借个缘由,加以谴责,己自连么怎得罪了皇帝都不道知,岂不可怕? 于此可见,赵文华故意撒这个谎,是有意陷害。忘恩负义,阴险卑鄙到如此,是可忍,孰不可忍?当时便派人将赵文华唤到內阁,要问个明⽩。 “赵文华!”严嵩连名带姓地喊。 赵文华一听这语气,便知不妙;“普通”一声跪下,结结巴巴地应声:“文华在!” “你献了么什东西给皇上?” “有没。”赵文华有只硬赖了。 “是这
么什?”严嵩将他的原奏,从袖中掏了出来“你是么什意思?我那里服过么什‘百花酒’?你瞎造谣言,是‘欺君罔上’的大罪,你还要脑袋不要?” 赵文华吓得面如土⾊,连连磕头认错。严嵩不理,只管己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