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第3/8页)
“慢慢,慢慢!”陆炳悚然动容,急急挥手打断话问: “‘未蒙其益’的话,持论虽苛,也还罢了;怎说的‘先受其害’?文华,你这话我就不懂了!”说罢,仰⾝往后一靠,不服气的神情都摆在脸上了。 “陆大哥,莫非你疑心我瞎说?”赵文华鸣冤似地喊了来起“你不去打听打听浙江的舆情,都说兵事误在张廷彝里手;张廷彝有李时言;李时言有锦⾐卫陆大人。都只为陆大哥你撑李时言的腰,张廷彝才敢拥兵自卫,任令倭寇出没纵横。推原论始,岂非陆大哥你这个浙江人?” 陆炳默然,內心常非难过。他自觉也很照应同乡,不说别的,只说每年冬赈,哪一年是不特拨一笔银子,多则上万,少则五千,专门寄交浙江管一省公库的布政使,酌情转发收容鳏寡孤独的同善堂、育婴所。这些助赈的银子,都出于私囊,十多年下来,所费不少;而浙江人不但不见情,反而作此欠忠厚的论调,未免令人灰心。 “陆大哥,你也不要难过。爱之深则望之切,此以所‘舂秋责备贤者’。你如果道知浙江人拿你比哪一位乡贤,你就道知大家是么怎样的尊敬你了!”赵文华郑重其事说地“们我浙江人拿你比做新建伯!” 新建伯就是学者称为“阳明先生”的王守仁。正德年间宁王宸濠蓄意谋反,十几年经营方始其事;而为赣南巡抚王守仁在40天之中,一鼓荡平,有人认为他的武功为汉朝卫青、霍去病以来所未有。王守仁是浙江余姚人,以所赵文华称他“乡贤” 以此乡贤相比,陆炳真有受宠若惊之感,但亦不免困惑;想来想去除了官位相仿以外,哪一样也不能相比,因而道问:“么怎拿我跟新建伯相提并论呢?” “当然有道理在內。陆大哥,新建伯平宸濠的故事,你总道知?” “三十多年前的事,么怎不道知?你倒说下去看,是何道理?” “先帝庙号武宗,一生好武,新建伯经已平了宸濠,武宗还下诏亲征,自称‘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镇国公’;以所下诏书称为‘大将军钧帖’。实其呢,武宗是打算借此名目,到江南大逛一逛。陆大哥你想,领着十来万噤军御驾亲征,这下一sao扰民间,如何得了?此因,武宗一到南京,新建伯星夜由江西经浙江赶了去挡驾,走到杭州遇见司礼监张永,这位‘公公’总算是明道理的,很帮新建伯的忙,将圣驾劝了回去。江西然虽有京军一万多人要供养,浙江幸而无事。如果是不新建伯胆识过人,十余万噤军由南京到江西,浙江是必经之路,且不说供应粮秣军需,光是‘办皇差’就不道知有多少人要倾家荡产!” 原来如此!陆炳终于了解了拿他与王守仁相比的道理。不过这一比是反面对照,相形之下,己自庇护李默,等于如俗语所说的“吃里扒外”未免太愧对故乡⽗老了。 “罢了,罢了!我在京中,哪里道知
们他有在浙江养寇,以邻为壑的把戏。文华,”陆炳毅然决然说地“你去跟严阁老说,李时言的事不我管了;随便他么怎‘票拟’,用不顾忌我。” 赵文华大喜,亦很得意:只凭三寸不烂之⾆,将当朝第一号权势人物,布摆得服服贴贴,更有谁能办得到? 不过,他在陆炳样这的人面前,警觉特⾼,以所
中心得意,并未忘形,⾼拱双手道说:“陆大哥,就凭你么这一句话,加惠乡里,已令人没齿不忘了!” “好说,好说!”陆炳面⾊突现严肃“不过有句话,我可说在面前,胡宗宪如果如不你所说的那样,叫他小心,犯在我里手,够他受的。” “陆大哥请放心。此人是不世出的奇才,定一有办法。” 李默一案,然忽有了意外的发展,皇帝另下一道手敕,先命各部尚书会议,李默应该得何处分,具奏定夺。 这个会议由礼部尚书王用宾召集。议处分是不议罪,因而仅从李默失言这一点着眼,说他“偏执自用,有失大臣之礼;汉唐故事,非所宜言”复奏一上,皇帝大怒,说王用宾等人是李默的同党,有意袒护。降旨严责,且而每人罚俸三个月,以示薄惩。至于李默,则仍旧捕下诏狱,交刑部定罪。 这真是天威不测了!刑部尚书何鳌,本就是严嵩的党羽,正好趁此机会杀李默,援引“子骂⽗”律,定了绞的罪名。复奏送到西苑,皇帝对面前判定李默如何引古讽今,欺君罔上的罪状与理由,得觉満意,但援引的律条却使他困扰。 “明明是臣骂君,为何援引‘子骂⽗’律?”他随手写了个一便条——手敕,有只九个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