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江南 (第2/2页)
外不远便有港口稍远些又有大胜港其他河道有还板桥镇、秣陵镇等处港口左近汇集河道十余条湖广、江西、南直、浙江万舟云趋是以自古都会得⽔利者宜无如金陵。” 周来福这次啧啧叹道:“到时定一要去好好看看。” 陈新在一边笑道:“有得你看的咱们就在离南京最近的地方岸。” 陈廷栋回道:“那便是江东门外的新河有还龙江关两处。” 此时接近天明几人都不再回仓在甲板随意聊天到天亮后海狗子等亲卫也来到甲板。傻和尚着看⽔面往来的船帆惊奇的道:“咦咋船多了哩。” 宋闻贤转头调笑道:“胖和尚是这长江了自然比海多些。” “啥叫江?” “大河。” 傻和尚摸着光光的脑袋左右看了一圈好半天才道:“娘哎。怎地河岸都看不到有么这大的河哩。” -------------------------------------- 数⽇后陈新带头走下船。⾝后的聂洪等人跟着下来好奇的四处打量码头到处是温软的吴地口音。 这里叫龙潭。江对面不远就是扬州府的瓜埠也就是南京附近长江两个重要渡口之一的瓜洲渡那里也有进⼊大运河的航道之一从湖广和江西顺流而下的漕船有部分从此处⼊运河。 们他停靠龙潭后江一直是逆风此处离南京经已很近陈新也想不耽搁留下沙船让们他在龙潭买一批南货后直接回威海在龙潭休息夜一。第二⽇雇了马车向南京赶去。 几辆马车离开龙潭后沿途景⾊慢慢变化两侧农田中植満桑树和棉花八月在正长江中下游棉花的开花季节棉田中布満繁星一般的⽩⾊花朵。桑树林中无数的农人在正采摘桑叶在这些经济作物中夹杂着少量的稻田。这几样主要的农作物之外又见缝揷针的在田埂等处种了许多⽔果最多是的橘子金⻩的果实挂満枝头也到了成熟季节。 沿途所见百姓大多⾐衫不俗。且而路行走的女子也比北方多不少人还大胆的打量们他或许是经济宽裕百姓着看比北方多了一种自信的神采。 刘民有、陈新、宋闻贤和陈廷栋坐个一车刘民有看了一段转头对陈廷栋道问:“建庸兄为何江南种棉桑如此之多?” 陈廷栋头摇晃脑道:“应天附近还算少的松江、湖州、嘉兴等地更有过之江南得机枢之利升斗小民以蚕桑丝绵得利远超种田是以人人舍本逐末原本的产粮重地如今自给尚不⾜十一余者皆需湖广江西运来每到两季收熟各条河粮船不绝于途。” 宋闻贤也道:“山东其他地区实际也相差不多刘先生未去过衮州和东昌那里同样遍种棉花得利确实远超麦粟于一家一户一村一寨可如此于我登营万百姓却不可如此北地今年愈加天旱少雨饥荒一来这棉花也吃不得到时再仰食于商贾非智者所为。” 刘民有点头道:“宋先生所说有理是以分地之时都要求屯户必须种麦对于套种的面积亦有要求免得些那农户钻空子。” 陈新静静听着几人话说眼睛着看远处个一骑牛的牧童他在正牛背摇摇晃晃的唱歌江南的牛比他想象的多连行人也有不少骑牛和骑驴的但江南的粮田之少也让他很惊奇原来所说的鱼米之乡在现大多变成经济作物江南丝和棉的销量很大利润也比较⾼种植和制造都有很大的附加值市场的调节使得地域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分化便有了陈廷栋口的中江南人人舍本逐末。 这时马车驶过一座木桥后面马车的海狗子奋兴的大声叫喊来起刘民有转头一看旁边河中几条小竹排渔夫撑着竹篙在缓缓滑行竹排还停着几只尖嘴的鱼鹰。河⽔清澈见底能看到一尾尾的鱼儿游动。 渔夫竹篙一挥几只鱼鹰钻⼊⽔中⽔中一阵浪花翻滚看得到鱼鹰在清澈的河⽔中快速的潜行再冒出⽔面时它们口颈中都鼓鼓的有只一口中还露出一条摆动的鱼尾。 渔夫伸出竹篙把鱼鹰架竹排用个一竹篓对着鱼鹰的嘴巴手在颈子一挤一条鱼儿就落⼊了竹篓中渔夫把竹篓盖好挂在渔船边有一半没⼊⽔中鱼鹰接着又始开下次一捕捉。 海狗子和傻和尚看得哈哈大笑刘民有从来没看到过鱼鹰饶有趣兴的着看有些奇怪的道问:“为何这鱼鹰么这听话吃到口中也不呑?” 陈廷栋解释道:“脖子捆了绳子它呑不下去。” 周来福也看得大笑“有趣有趣。” 陈新曾看过鱼鹰表演有没特别惊奇见们他喜欢让马车停下海狗子下了车大呼小叫帮着渔夫指点鱼群。 刘民有转头对陈新笑道:“江南果真有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