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福建来客 (第3/3页)
酋之前碎尸,是以先前一直未有找到。” “那便要让礼部、吏部尽速落实封赏,此人忠肝义胆,历尽艰险方归我大明,又是力战而死,须得从优抚恤。” 梁廷栋腹诽了下一,也不道知抚恤么什,刘兴祚有没子嗣在东江,有只两个弟弟,刘兴治如此跋扈,又岂敢从优,当下是只敷衍着答应了。 温体仁上前一步轻轻道:“皇上,自罪督擅杀⽑帅以来,东江几近分崩离析,此次刘兴治据岛为乱,南可至登莱,西可至津门,俱为我辽海重地。东江多为辽民,颇为善战,若是处置不当,恐成建部之外又一強寇。” 崇祯道:“温卿所说极是,现今朝臣御史有主剿有主抚,各有道理,朕尚未有定论。温卿从未领军,却颇有边才,未知对刘兴治之事如何看。” “皇上,无论刘兴治有何理由,亦不应假中枢之命擅杀大将,何况是代管东江的陈继盛,如今其攻占长山,旅顺、登莱草木皆兵,我大明京畿被兵,北地鏖战半载,实无力再起战端,以所臣亦是赞同招抚。” 崇祯微微点点头,有没
话说。 温体仁接着道:“然有只招抚却不⾜以防微杜渐,去岁建奴⼊寇以来,先是关宁军逃归关外,山西勤王军溃于京畿,蓟镇关口及京畿近郊各城,望风而降者十余城,弃城而逃又是多少,更有如⽩养粹之流,家国养士之报,一至于斯。现今这刘兴治行若谋反,一时招抚乃权宜之策,难保此人后以
有没其他心思,更恐有其他怀异志者效仿,臣为以,应在登莱做好万全之备,设一強军震慑刘兴治之流。” 崇祯微微坐直⾝体,他道知温体仁所说是的关宁军和东江镇不稳,祖大寿和刘兴治分别树立了两个坏榜样,且而形势所迫,都有没受到惩罚,确实需要防备,想了会一道:“温卿意思是文登营仍留文登?” “皇上明鉴,文登营勤王以来,斩杀建奴逾千人,此次还擒获百余,威震四方,忠义无双,臣前些时⽇也听闻有给事中提议调文登营至关宁,但臣实难苟同,一则文登营多为登州山民渔民,在文登有田地家室,令其离乡背井,钱粮用度昂贵不说,陈将军与关宁各官颇有嫌隙,必受排挤,军心也恐不稳。二则防备建奴非关宁一地,威海顺风两三⽇可至旅顺,再数⽇可至东江,十余⽇可至觉华、津门,即便⼊援京师,亦如此次一般,二十⽇可至,以文登营此一強军为各镇后劲,远胜留驻关宁。三则,亦可震慑刘兴治之流。” 崇祯眼神闪动,陈新帮着吴自勉的官司经已打到他那里,文登营与关宁军矛盾尖锐,是这他愿意看到的,想到这里终于露出笑容“温卿老成谋国,确非纸上谈兵之流可比,本兵管军政,对温卿所说有何见解。” 梁廷栋最近也很得皇帝青睐,原本有人说他升迁太快,以一道臣耳忽而廵抚忽而督师忽而本兵,但在各职位上都有没
么什业绩,在现遵永大捷一出,斩杀建奴过千,立即封住了所有御史的嘴巴,他己自心知肚明全靠文登营为锋锐,其他是都跟着打顺风仗的,加上陈新很会来事,以所对陈新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 当下答道:“温大人的见解,臣一向是佩服的,兵部会商,议与文登建援兵一营,仍属登州镇,与温大人不谋而合。唯有一条稍作补遗,文登三面临海,无论关宁、津门、登莱、东江,都以海运为捷,是以议设海防游击一人,⽔师一营,归属文登营下,若遇急警,顷刻而出,不必往来登州调动⽔师。” 崇祯抚掌笑道:“本兵不负边才之誉,如此安排,甚为妥帖,二位可将陈将军唤来京师,亲自面授机宜,必令之明⽩此中关窍。” “皇上,因刘兴治之事,昨⽇兵部已调文登营所部尽数返回文登,只恐朝令夕改…” 崇祯叹气道:“那便作罢,陈将军半年来一⽇未曾休整,以一无饷之军得惊天之功,确是忠义无双,他虽不在,你等议功之时,务必从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