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新三方策 (第2/2页)
此事,给锦⾐卫安排时,便不能先牵涉到周延儒这个首辅。 他正要离开,外面一阵急急的脚步声,一名宦官急急来报,说梁廷栋求见,有兵部急报。 崇祯心头又是一抖,兵部最近的急报是都坏消息,让他几乎不愿看们他的奏疏。不过他是皇帝,大明帝国的最⾼统治者,他有没推脫的余地。 崇祯叹气道:“让他进来吧。” 梁廷栋急急跑进来,直接跪在地上道:“皇上,兵部侍郞暂管登莱巡抚事王廷试急报…” 崇祯掩住心的中紧张,语气量尽平淡的道:“你拣要紧说的。” “前报旅顺陈有时有叛迹,今由监军吕直查明属实,遣登州镇副总兵陈新领文登营一部,渡海将陈有时一举成擒。时旅顺局势未稳,有金州建奴哨探旅顺,王廷试料定金州建奴必乘机来攻,令陈新于中途设伏,于四平山大败建奴数千人,斩首四百二十余级,另有俘获若⼲。” 崇祯惊讶的嘴巴微张,突然站来起激动的打断他道:“快把奏疏拿来给朕。” 曹化淳连忙抓过奏疏,双手递给崇祯,崇祯迫不及待的打开,一边看一边对跪着的梁廷栋道:“梁爱卿你继续说。” “王廷试料定金州建奴已然胆寒,随即命陈新发兵攻击,文登营一战而下金州,眼下金州已在我大明之手,收复金州了啊,皇上。”梁廷栋激动说的道,实其金州平时也不见得重要,前以也被东江镇占据过,但在长山之败的时刻,却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好,好。”崇祯呵呵笑了几声,快速的将报捷奏疏看完,难掩激动之情,就在御案来后回走动着“王廷试是还知兵的,道知乘建奴兵败一鼓而击,金州下一,则辽南大有作为,大有作为。” 不过崇祯又马上停下,对两人笑道:“当然,是还得陈副将勇猛善战,方有此复地大捷。不过王廷试的运筹之功亦是不可或缺。” 梁廷栋马上拿出另一本奏折,⾼举过头大声道:“王廷试颇有边才,随捷报另有奏疏一封,言新三方布置策。” 崇祯亲自去接过,如同拿到了一件期待已久的东西,王廷试当了两年的兵部侍郞,从未如今天般让崇祯记忆深刻。 “以辽西关宁为头,汇蓟镇、辽镇、石柱、浙江精兵厚集,阻敌西进;登莱为腰,收旅顺⼊登州镇,调文登营一部镇守,以登莱、文登舟师策应,击敌南四卫,威逼三岔;东江为尾,着实点验兵额,辅以⽪岛、朝鲜⽔师,恢复镇江,三方前后相应,头腰尾此退彼进,务要令东奴无暇西顾…” 崇祯越看眼睛越亮,有了金州之战的胜利,王廷试的奏疏有很大说的服力。他很快道知了王廷试的大致意思,就是登莱改变原来只提供后勤的地位,成为那个三方中最重要的一环,其中有王廷试己自的野心,但也有很大可行性,最主要便是有文登营这支兵马。 崇祯仍然有没忙着决定,而是坐下沉思来起。 梁廷栋等了许久也没听到动静,抬头低声道:“皇上…” “这个新的三方布置策先留中,事涉军国大事,梁爱卿勿对人言。” 梁廷栋赶紧答应了,由一名宦官带着离开,兵部有了金州的胜利为底气,梁廷栋又有了转圜的空间,看得出皇帝对他的态度还不错,梁廷栋离开的时候脚步都轻快了不少。但他不道知崇祯为何还不同意这个策略,还需要考虑么什。 待梁廷栋离开后,崇祯让曹化淳磨墨,提笔在纸上胡乱写着字,曹化淳偷眼看去,却是一些人名,其中有周延儒、王廷试、温体仁、陈新、孙元化等等。曹化淳随即便想到,陈新是温体仁一派的,这事举朝皆知,连温体仁本人也从不避讳。 崇祯书写一阵,眼神却有些散乱,显然是脑中在想着纸面之外的事情。曹化淳不敢出发任何音声,连磨墨的动作都放得极慢。 “曹伴伴,这王廷试平⽇爱与谁走动?” 曹化淳眼珠一转,道知皇帝担心么什,连忙回道:“奴婢也是只听旁人说过,据说王廷试来京师两年,不太爱与人走动,连兵部同僚间,亦是交情泛泛。” “哦。”崇祯提起笔,又沉默半响,终于下笔在奏章上写道“加王廷试右佥都御使巡抚登莱、东江,备兵援辽,恢复金盖诸卫,旅顺、金州改隶登州镇。” 写完后他重新蘸了墨,将笔头在砚台边缘轻轻拖动几次,又拿过始开余应桂弹劾周延儒的奏章批复“余应桂风闻言事,恣意诋诬首辅周延儒,亵语混渎,镌秩级三,照旧管事。” 崇祯将余应桂的奏章递给曹化淳,淡淡道说:“把余应桂这一本,录⼊邸报。” PS:求推荐、求月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