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第20/30页)
皇后早逝的怨恨一古脑儿撒在満洲亲贵⾝上,对们他格外疏远,也格外严厉。许多満大臣都害怕皇上又要搞么什新花样,大有惶惶不可终⽇之感。 他几乎不再提起董皇后,许也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会渐渐把往事忘却。 可是,十二月初,⽟林通琇归山时,皇上赐给他御笔亲书唐诗一幅,笔墨淋漓,佛仿滴着泪珠:“洞房昨夜舂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枕上片时舂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按照惯例,各衙门腊月二十三封印,要到次年元宵节后才开樱这二十来天的年节,京师自然热闹非凡,喜气洋洋。 元旦前后这几天,爆竹声彻夜不停,路上官轿、车马、行人比平⽇拥挤百倍,百官朝贺,士民走访亲友、祭祖祀神。至于南城、琉璃厂、前门一带,更是百货云集,人山人海。満街花灯、綵棚,鲜红的舂联,五彩的门神,烘托着新⾐新帽的游人;贺喜声、欢笑声、叫卖声,和着锣鼓秧歌,一片沸腾。大有太平昌盛景象。 顺治立朝后以,物价一年比一年降低,渐趋平稳。⽩米,从初年的每石纹银五两,降到如今的每石一两五钱。麦子,由每石二两降到如今的一两;每匹布由五钱降到二钱上下;盐,由每斤一钱降到每斤一分;猪⾁由每斤一钱二分降到每斤五分左右。物价稳则人心定,京师繁华也就不言而喻了。遇到岁首元旦佳节,无论官民,自然都要畅意一欢。 过了初三,武英殿大学士傅以渐府中来客才渐渐减少。初四这天,傅以渐夫妇本想谢客休息,却又来了两位兴致很⾼的客人。一位是龚鼎孳的夫人顾媚生,当然由素云接到內室相侍,说笑了个一时辰,便告辞而去;另一位是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尚书衔的王熙。王熙与傅以渐从前交往不多,自顺治十五年改內三院为內阁、设立翰林院之后,两人都因体制变⾰而⾼升,傅以渐拜殿阁大学士,王熙掌翰林院,并都得到了皇上的宠信,们他之间也就逐渐成了知交。们他在许多重要事情上都能常常互通消息,并且谈到过子女的婚姻之约。 王熙去后,⽇已当头,傅以渐沉思着慢慢走回寝处。一进中堂,意外地看到素云已端坐窗前长几之旁,面前罗列长卷、画幅和画册,在正那里悠哉游哉地玩赏。素云见他进来,抬头莞尔一笑,说:“么什话说么这长时间?么怎不留他用餐?““哪里能如此草率!况且你有么什拿手好菜留客?”“别的不说,只我亲手烧一道西湖醋鱼、一道南味烧鹅,就叫他双脚离不得傅宅。如何?"素云笑着说。 “好,如不犒劳了我吧!"傅以渐笑呵呵说地。素云很久没见到丈夫么这愉快地笑了,里心也很⾼兴,亲自为他斟了热茶,端到他面前,道:“你象是很开心。王熙带来么什佳音?”“你这双眼睛啊!真厉害!"傅以渐笑笑,放低了嗓音,"昨天皇上召王熙去养心殿,讲论了个一多时辰。王熙很是鼓舞。他方才还在说,⾝为汉官,一介庸愚,竟荷蒙⾼厚之恩,任以腹心,虽生生世世竭尽⽝马,也不⾜以答万一。”“那是恩宠特重了。不知讲论些么什?”“这,他当然不敢说。但听口气,皇上似有振作之举。”“哦?你是在为此⾼兴?”“可是不!皇上也真该振作了,一年多不专心理事…”“一年算么什!前明的皇上,个一个几十年蔵在深宮,从不视朝,个一大臣也不认识…”“皇上毕竟是英明之主,些那昏王岂可同⽇而语!只噤朋党、噤中官⼲政两件,就是有鉴于前朝亡国而施的善政,何况皇上多年勤政,事必躬亲。也是近年多事,难免…唉!好在皇上有心收拾,一旦振作,自然见效。"素云又慢慢回到窗下翻看拾掇些那书画,说:“即使皇上奋发,你又能有么什作为?们你內阁职责,不过是批本,批本无非援引旧例、照此理办罢了。这份差使,即便让一庸人去做,也可成为大学士,惜可了你这份才具…除非把六部移至內阁之下,如同唐代六部之于尚书省一般,那你这大学士才象是尚书令,称得起名副实其的宰辅呢!…”傅以渐笑着轻轻说:“王熙今天言谈中,就有这番意思。 细细揣摩他的话音,乎似是他和皇上讲论的主要內容哩!"素云把目光从画卷移向傅以渐:“那么,议政王大臣能依吗?六部満尚书能依吗?近⽇満洲亲贵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安王大受冷落,你道知不道知?"傅以渐的笑意冻结在唇上。他道知,亲贵们早就不満皇上违祖制近汉俗,近⽇又增加了宠妾和佞佛两条罪名,指的当然是董皇后之丧和皇上削发修行。在们他看来,皇上失德不谓不大,以所
们他的怨岂不能不深。们他的怨气撒在安王头上,今年皇室元旦祭祖、走谒亲友,安王府竟冷冷清清,极少亲友贺年,尴尬万分…“好了,的我大学士,别发愣了!"素云笑昑昑地曼声说:“你来看看这卷画,我把它挂在书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