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15/30页)
着方步,悠闲地南行。远远望见路边一座方亭,两面招子上斗大的"酒”“茶"二字老远就能看清。他得觉口渴,不觉加快了步子。 方亭然虽敝旧,却很宽绰,位置也好,面临官道,紧靠凉⽔河桥边,轩窗四面,亭內很是明亮。主人家卖茶卖酒卖食物,来往行旅正好借此歇脚。为因风雪才停,亭中客人不多。熊赐履一进门,店主就连忙起⾝招呼。熊赐履打量四周,竟在亭柱上看到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苦谋食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这副对联语虽俚俗,但在诙谐中含着一丝酸楚。熊赐履点点头,随店主人引导,在亭柱一侧⼊座。伙计送上热茶,他又要了几样点心,饶有滋味地吃着,腹內实在也饥了。 亭外一阵嘹亮的马嘶,蹄声得得,五六名骑兵在亭前下马,大踏步地走进方亭。客人们一看们他那満洲人的装束和气度,个一个低头吃茶喝酒,连话说声都消失了。 为首的那位,佛仿是个军官,然忽停步看那副对联,很感趣兴地轻轻念出声来。然虽他有満人说汉话的特别味道,但念得是还満流利的。好几个客人都偷偷地打量他,有只熊赐履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全不注意。 “主人家,这副联子是近⽇题的吗?”小军官笑着问。 “不,不,小人盘进这个酒食铺的时候就有了。"小军官笑着点头:“难为他对得样这巧。"他环视整个茶亭,客人都连忙避开他的目光。有只熊赐履旁若无人地喝茶。 这満人军官偏偏看中了他,推开要引他上座的店主人,径直走到熊赐履对面来了。 “先生是位文士?"来人笑着招呼一声。 “不敢,儒生而已。"熊赐履只得客气地一拱手,抬眼看了来人一眼。接着,他不得不再看第二眼,并在里心掂量着:然虽此人貂帽、旧袍、黑马靴,装束毫不起眼,但面若冠⽟,眼似晨星,神采奕奕,顾盼生辉,决是不一般的军士;但说他是贵公子,看去却不油滑;说他是皇亲,又不骄矜,到底是么什人,熊赐履拿不准。熊赐履淡然相待的态度并有没使对方不快,他体谅地笑笑,坐了下来。店主人和伙计连忙上前殷勤招待,他面前立刻摆満了点心和茶具。 満洲军官一手放在桌上,一肘搭在椅背上,姿态很好看,显然要和熊赐履谈点么什。想不随来的另两个満兵却跟同桌的和尚搭了话,音声响遍茶亭,昅引了所的有人:“哟,我说和尚,你么怎也吃馒头哇?敢破荤?世上有只火居道士,难道有还火居和尚?"取笑的话儿出自那个小个儿満兵,是一口流利的、毫无杂质的京腔。 “阿弥陀佛!贫僧的馒头有没馅。"那和尚慈眉善眼,看上去有五十岁上下,低声慢语,很清晰。 “哦,哦,怪不得你一顿吃么这多呢!"満兵毫不放松,继续取笑地指着和尚面前的几盘⽩馒头:“瞧你这些个,真象、真象…”他一时找不到适当的词,眼睛朝窗外瞟了几眼,然忽开心地接下去说:“就象们你这城外的坟包!"他很为己自的比喻得意,和同伴起一哈哈大笑,时同又不住地察看満洲军官的脸⾊,显然是希望能博得他的笑容。 老和尚眯着眼,看了看远处的累累荒冢,确实很象。他微微一笑,清清楚楚地昑诵道:“城外俱是土馒头,城中尽是馒头馅。"熊赐履和他的同桌都不由得一惊,起一掉头看那和尚,神⾊不免有些悚然。可是那两个満兵全不懂老和尚说的么什,嘴里个一劲儿地嚷着:“胡说胡说!诚心不让人听明⽩啊?”“么什馒头馅!谁是馒头馅?你是啊?"和尚眼睛半闭,平静说地:“老僧若不修行解脫,也和们你一样,终为馒头馅…总之,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万事莫非前定,大数难逃。该当馒头馅者必当,得解脫者终将解脫。”“你越说我越糊涂,么什大数,小数,不懂!"満兵一拧脖子,音声越发大了。 和尚又微微一笑:“也罢,今⽇老僧就来开导开导你。有位老翁精通数术,一天,一位道者前来问数,往老翁家竹床上一坐,床竟立时塌坏了。道者要赔偿,老翁笑道:成败有数,何必赔偿!他拿折断的床脚给道者看,见只上面有一行小字:此床某年某月某⽇有仙翁来坐,床不能载,数当坏。老翁笑着对道者说:你定一是位仙人!道者很惊愕,连忙说:连神仙都躲不过数吗?话刚完说,人就不见了。"不仅満兵,连茶亭的中客人们,都被和尚一番言语说得⽑骨悚然,目瞪口呆。熊赐履仍然不动声⾊,同桌频频向他使眼⾊,并悄声问:“这和尚是谁?“熊赐履摇头摇。他确实不道知。 和尚对众人的反应很満意,动手把馒头装进布袋,移步离座。在亭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