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冲突 (第2/5页)
大应该出来锻炼一下了 “我…我…真的给呀我是佩服你了弟弟我还真的不敢要”电话那头三姐惊呆了 刘镒华笑道:“三姐和你说正经的事情你这样…你联系一下经常的所有高校,就说你是正华爱心基金会的,准备向他们学校捐款我先给你800万你按照那些大学的重要性来分配” 三姐晕道:“啊…给他们捐款?为什么?还有这个正华爱心基金会是一个什么组织?”三姐现在心里充满了疑惑早就知道刘镒华想法很奇特,今天她终于体会到了 “三姐,正华爱心基金会是香港正华集团、香港周氏集团、台弯华夏集团等国际大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一个慈善机构你可以组织人代表正华爱心基金会去联系京城的各大高校给他们团委、学生会捐款但是要说那专款专用每个学校100万左右这些钱必须要拿来进行学生们的政治思想工作宣传爱国主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和平演变” 三姐现在才真的没明白过来她高兴道:“好的这件事情我一定和完成任务请问领导,还有什么指示?” “呵呵,三姐…我可不敢对你指示这样,你和大姐刘奕菲商量一下要让我们那一批结拜的姐妹们都出去锻炼一下不过年龄大小都可以为国效力嘛” “好…没问题我现在立刻去找刘奕菲大姐…嘻嘻,刘奕菲jiejie很想你哟…”三姐调笑了一番刘镒华,才挂掉电话 刘镒华无奈地笑笑…这是电话突然又想了 刘镒华接起电话道:“三姐?又有什么事情?” 电话那边一个声音像男声的女孩迟疑道:“小弟…我是二姐…我…我想和你化缘” 听到又有人来化缘…刘镒华与晕了今天是什么日子?难道今天自己的人品大爆发…竟然吸引了无数高僧前来化缘? 愣了一下,刘镒华突然想起对方自称二姐于是他赶快问道:“啊…是二姐吗?是不是三姐告诉你打电话找我的?”刘镒华没有猜错{///书友上传}这个二姐和那个三姐一样,都是他们集体结拜的jiejiemeimei们 “三姐…你三姐给你打电话了?她没有给我打电话我是自己想给你打电话”二姐有点奇怪,为什么刘镒华刚刚接起电话就叫三姐?难道这个三姐和刘镒华的关系竟然那么好? 刘镒华就感到奇怪了好嘛…自己今天还真的是人品大爆发二姐和三姐之间没有互相联系…但是她们两个竟然不约而同同时给自己打电话想化缘?天底下还真的有这么巧合的事情不过刘镒华还是相信这个二姐因为这个二姐看起来忠厚老实不是那种会骗人的样子 二姐现在有点紧张…她支支吾吾道:“弟弟,我听说你们正华经济特区很有钱…这个…你能不能想办法帮我们八一体工大队弄一点经费?你看…马上就要奥运会的,我们的很多去训练设备都不齐全这样我们怎么有办法去为国争光” 刘镒华听到这里,用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真该死1984年是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人打破了奥运金牌零的历史想不到这个二姐竟然在八一体工大队看起来她已经获得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二姐这么年轻,肯定是以运动员的身份参加这次奥运会 想到这里刘镒华大声道:“二姐,你不要着急这样我现在立刻到京城一趟给你们落实训练经费的事情” “真的?那实在是太好了谢谢小弟…那我向我们的领导汇报一下对了弟弟,你大概能搞到多少的训练经费?我好像我们的领导说一个大体的数目” 刘镒华爽快道:“要多少费用都可以几十万上百万随便你们要是你们的领导保证能为我们国家多拿到金牌上千万的费用我也给你们解决”在刘镒华的心里,如果奥运会金牌可以用金钱来买到…他可以出几十、几十亿奥运会的金牌,在和平年代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准一个国家在奥运会金牌榜上的排名,实际上等于目前在国际社会当中的排名 在我们国家的体育项目还没有崛起之前美国和前苏联一直垄断着奥运会的金牌榜前几名这两个级大国在任何方面都展开了各种方面的竞赛只不过美国人经济实力好一点,而且他们技高一筹这种苏联人上了美国人的当,在和美国的军备竞赛中苏联人最终败下阵来这一次的失败让苏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种代价就是苏联解体 刘镒华重生以来,一直想方设法为国家做贡献可是他竟然忽略了体育方面今年这个奥运会不正是为国争光的好机会吗?所以刘镒华当机立断,要立刻飞往京城去找到自己爷爷,向我们国家的奥运代表团捐款几千万上亿都行只要能为国家出成绩 电话那头二姐已经惊呆了她只不过是想弄几万块买买射击子弹而已…自己这个资本家弟弟一出手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上千万…这只是太震撼人心的 刘镒华再次说道:“就这样了二姐,你去和你们的领导汇报我立刻赶忙京城” 刘镒华挂下电话,刚想出办公室…李艳走进来道:“镒华团市委的领导来了” “团市委?”刘镒华大脑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随后他才明白应该是黄海市共青团市委的领导来了只不过,正华经济特区团委属于共青团中央直接领导…虽然团市委有协调、协作所有…但严格来说,他们是没有权利来管正华经济特区团委的 刘镒华还发现李艳的脸色有点难看…他在刚想问原因,一个带着眼镜有点畏缩的家伙就训斥道:“你看看…你们正华经济特区的团委里面都是一些什么人?她叫李艳?这么小的年纪能到团委工作吗?我刚才已经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希望李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