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2 (第3/12页)
明缙绅金声为首的另一支义军,也在徽州、宁国、池州、太平一带,凭借山林险阻同清军周旋,形成很大的声势。此外,尤其令多尔衮吃惊是的,自陕西流转南下的农民军,然虽在湖北九宮山被清军打散,其首领李自成、刘忠敏据报经已被乡民杀死,但是们他的余部不知出于怎样的想法,竟然改弦易辙,同去过的死对头——南明总督何腾蛟的军队联合来起,重新进⼊湖广,并且接二连三地摧州陷县,逼得当地的清朝员官向京北朝廷连连告急。正是样这一种形势,使多尔衮不由得着忙来起。经过同大臣们反复商议,他后最作出决定:菗调坐镇南京的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及其副将叶臣率兵驰援湖广,全力对付噩梦一般的农民军和南明军队的联合反攻;与此时同,责成洪承畴暂时转攻为守,回镇南京,全力稳住江南的局势再说。 清廷对局势的可能逆转感到严重关切,无疑是以可理解的。不过,多尔衮却不道知,就在他以顺治皇帝的名义下达的诏令,加急飞递送往南京的途中,江南的局势经已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洪承畴等人的全力进剿,前一阵子在徽州一带活动得颇为“猖獗”的那支义军,经已于近⽇被彻底击溃,其首领金声、江天一、吴应箕等人均被抓获。目前,驻节于宁国府的洪承畴一方面派人向坐镇南京的勒克德浑报告,一方面率领手下的幕僚和将校,亲自赶往前线,视察“匪乱”平定后的情形。 说来起,这也是洪承畴的老练⾼明之处。本来,自从平定了嘉定、江阴的反抗之后,曾经有不少人主张挥兵南下,狠狠教训下一在浙东⽇益坐大、经已成为清军南进大巨障碍的鲁王权政。但是洪承畴权衡了局势之后,决定仍旧坚持“以剿促抚,先易后难”的既定方略,首先把打击的矛头指向正南方向、势力相对较弱的徽州义军。事实证明,这种决策是正确的,随着金声等人在短期內被打垮,南京彻底解除了来自侧翼的威胁;接下来,就以可放开手脚对付浙东这块比较难啃的大骨头。不过,尽管如此,洪承畴却不敢大意,为因以他多年的剿“寇”经验,道知
要只老百姓的敌意一天不消除,叛乱随时随地都会再度发生。正为因
样这,他才又决定亲自到徽州府城的所在地——歙县去走一趟。 在现,洪承畴一行人经已过了绩溪,走在通向徽州府城的路上。这一带以及与之毗连的宁国府,是个山岭众多的地区。西边的⻩山和东边的天目山向这里连绵延伸,一路上苍崖叠嶂,险隘重重。而从绩溪到徽州府一线,则正处于这两座大山的夹峙之间。洪承畴特别注意到,这里的地势曲折盘旋,崖⾕交错。一条名叫扬之⽔的溪流,从南向北蜿蜒流去。溪流两边,时而是小片的稻田,时而是⾼耸的峭壁,个一
个一的村落,就散落于乱石丛莽之间。这一切,使这条通道变得就像受到严密保护的咽喉似的,不容易遭到攻击。前一阵子,如果是不清军用计骗开了绩溪城门,恐怕未必就能如此顺利地进⼊这里,更别说攻下徽州府城了。 如今,然虽战事经已结束了好几天,但在初冬的阳光下,些那来不及收拾掩埋的战死者尸体,仍旧随处可见;拂面的寒风中,也不时夹杂着一股东西烧焚的焦煳的气味;至于路旁的村庄,些那焦黑的断壁颓垣之间,则会然忽呱呱地怪叫着,飞窜起成群的乌鸦,使人不难想象当时的战斗是何等的惨烈。正是这种情形,加上这一带易守难攻的天然形势,使骑在马上缓缓而行的洪承畴,一边四下里观察着,一边不由得再度默默盘算来起。 “⻩老先生!”他回过头去,招呼走在稍后的一位随行幕僚。等那人应声跟了上来,他就用马鞭指着本应是车舟辐凑、商客往还,眼下却变得异样空旷、寂静的河滩,问:“此番得老先生之力,一鼓攻下贼巢。惟是生学尚有一虑,此地民风強悍,倘若驭之不得法,难保不会今⽇抚平,明⽇复叛。老先生是本乡人,不知有何善策,尚祈见教!” 跟上来的这位幕僚,就是曾经担任左良⽟部监军的⻩澍。仅仅一年多之前,他还凭借监察御史的⾝份,前往南京,向弘光皇帝请求奏对,在朝堂之上严辞弹劾并痛打马士英,受到当时朝野上下的热烈称颂。可是,到了左良⽟起兵“清君侧”果结在半途中病死之后,他就跟着左良⽟的儿子左梦庚逃往江北,迅速投降了清朝。⻩澍本是徽州人,与义军的首领金声一向颇为投契。这次一清军进攻徽州,他就奉洪承畴之命,带了几十人,利用老交情,诈称率兵来援,骗得金声开门接纳,果结同清兵里应外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