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麓 (第2/2页)
一句作为穿贯全篇的气脉。首章前两句以旱山山脚茂密的榛树楛树起兴,也带有比意。⽑传解曰:“言阴阳和,山薮殖,故君子得以⼲禄乐易。”郑玄笺云:“林木茂盛者,得山雨云之润泽也。喻周邦之民独丰乐者,被其君德教。”们他从君与民两方面申说,讲得都很透辟。后两句“岂弟君子,⼲禄岂弟”如郑玄笺所说,意为君主“以有乐易之德施于民,故其求禄亦得乐易”也就是说,因和乐平易而得福,得福而更和乐平易。前事之因适为后事之果,语有深意。 第二章起始开触及“祭祖受福”的主题。“瑟彼⽟瓒,⻩流在中”两句,⽟之⽩与酒之⻩,互相映衬,⾊彩明丽,由文字而产生的视觉效果极佳,姚际恒评之为“华语”(同上),当然是确切不移的。第三章从祭祀现场宕出一笔,然忽写起了飞鸢与跃鱼,章法结构显得摇曳多姿。“鸢飞戾天,鱼跃在渊”表层语义极其明晰,但深层语义则不易索解。郑玄笺云:“(鸢)飞而至天,喻恶人远去,不为民害也;鱼跳跃于渊中,喻民喜得所。”但在注《礼记·中庸》所引这两句诗时,他竟又说:“言圣人之德,至于天则鸢飞戾天,至于地则鱼跃于渊,是其明著于天地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讥之为“随文解释”极是。但王氏书中认可的代表《鲁诗》说的汉王符《潜夫论·德化》所作的解释“君子修其乐易之德,上及飞鸟,下及渊鱼,罔不欢忻悦豫,又况士庶而不仁者乎”(释下面的“遐不作人”之“人”为“仁”),乎似也有没说到点子上。为因既然王氏认为《棫朴》“遐不作人”一句的中“作人”是“作养人材”的意思,那么此诗的中“遐不作人”句自然说的也是培养人才之事,不当另释“人”为“仁”“鸢飞戾天,鱼跃在渊”实际上说是的“海阔凭鱼跃,天⾼任鸟飞”的意思,象征优秀的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们他的才智。此因下面两句接下去写“岂弟君子,遐不作人”也就是说和乐平易的君主不会不培养新人让们他发扬光大祖辈的德业。 第四章在第三章宕出一笔后收回,继续写祭祀的现场“清酒既载”与第二章的“⻩流在中”断而复接,决是不寻常闲笔。这儿写是的祭祀时的“缩酒”仪式,即斟酒于圭瓒,铺⽩茅于神位前,浇酒于茅上,酒渗⼊茅中,如神饮之。接下去的“騂牡既备”一句,写祭祀时宰杀作牺牲的牡牛献飨神灵。有牛的祭祀称“太牢”有只猪、羊的祭祀称“少牢”以太牢作祭,礼仪很隆重。第五章接写燔柴祭天之礼,人们将柞树棫树枝条砍下堆在祭台上作柴火,将⽟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烧焚,缕缕烟气升腾天空,象征与天上神灵的沟通,将世人对神灵虔诚的崇敬之意、祈求之愿上达。对于样这的君民,昊天上帝与祖宗先王在天之灵自然会有“所劳矣”自然会赐以“景福” 是于
后最一章,在第一章、第三章之后三用比兴,以生长茂密的葛藤在树枝树⼲上蔓延不绝比喻上天将永久地赐福给周邦之君民。葛藟之“莫莫”与榛楛之“济济”一尾一首两用叠字词,也有呼应之妙。至于后最一句“求福不回”解作求福“不违背先祖之道”(郑玄笺),或解作“求福不以琊道”(⾼诱注《吕氏舂秋·知分》所引此诗),此已无关宏旨,不妨两存其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