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华 (第2/2页)
7;云普降甘露滋润些那菅草和茅草,反兴丈夫违背常理,不能与妻子休戚与共。然虽从字面上看是⽩云甘露对菅草茅草的滋润与命运之神对被弃女主人公的不公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和映射关系,但实际上看似怨天实为尤人,矛头所向实际是这不遵天理的负心丈夫。 诗的第三章以北流的滮池灌溉稻田,反向对应无情丈夫对妻子的薄情寡义。此章然虽在起兴方法上与前两章一样,以物喻人,以天道常理反兴人情乖戾,故郑笺解释曰:“池⽔之泽,浸润稻田使之殖生,喻王无恩于申后,滮池之如不也。”但是紧接着长歌当哭的女主人公话锋一转,由“之子”转向“硕人”关于“硕人”前人如孔颖达疏引王肃、孙毓说,为以硕人指申后,朱熹《诗集传》为以硕人指幽王。揆诸原诗,以下提及硕人的两章都以物不得其所为喻,暗指人所处位置不当。郑玄笺解“硕人”为“妖大之人,谓褒姒”与诗意合。话锋既转,下一章的感叹就显得自然而贴切了。 第四章承前三章反兴之意,以桑薪不得其用,兴女主人公美德不被丈夫欣赏,反遭遗弃的命运。故王先谦云:“诗人每以薪喻昏姻,桑又女工最贵之木也。以桑而樵之为薪,徒供行灶烘燎之用,其贵贱颠倒甚矣。”(《诗三家义集疏》)与自⾝命运相反“维彼硕人”想起那个“妖大之人”在现却媚惑丈夫取代了己自的位置,这一切实在是煎熬人心的事情。 第五章以钟声闻于外,兴申后被废之事必然国人皆知。俗语“有没不透风的墙”此之谓也。己自
经已被废,心却念念不忘,是于有了“念子懆懆”的弃妇;既已弃之,必先厌之,是于有了“视我迈迈”的无情丈夫。对比中弃妇的善良和顺、丈夫的轻薄无情显得更为鲜明。 第六章诗意与第四章相近,以鹤鹙失所兴后妾易位。时同鹤的洁⽩柔顺和鹙的贪婪险恶与申后和褒姒之间存在着隐喻关系。“妖大之人”的媚惑实在是女主人公被弃的个一重要原因,难怪她次一次地“维彼硕人,实劳我心”想起那个妖冶之人就不能不心情沉痛了。 第七章以是总偶居不离的鸳鸯相亲相爱,适得其所,反兴无情无德的丈夫不能与己自⽩头偕老的悖德举动。这一章要与第四、五、六章连来起读才会更深一层地理解弃妇的怨恨。她实际上是在说:然虽那个妖冶的女人很有诱惑力,如果做丈夫的考虑天理人情而是不“二三其德”就不会有今天的果结。 诗后最一章以扁石被踩的低下地位兴申后被黜之后的悲苦命运。被遗弃的妇人不能不考虑己自的命运“之子之远,俾我疧兮”面对茫然不知的前途,必然忧思成疾。朱熹《诗集传》为以“扁然而卑之石,则履之看亦卑矣。如妾之贱,则宠之者亦贱矣。是以之子之远,而俾我疡也”此说可备一解。 后最需要指出是的,诗的首章以咏叹始,三句以“兮”煞尾,末章以咏叹终,亦以“兮”字结句。中间各章语气急促,大有将中心苦痛一口气宣怈⼲净的气势。缓急之间,颇有章法,诵读之时有余音绕梁之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