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东 (第2/3页)
远的两星之间是箕口。 (37)斗:南斗星座,位置在箕星之北。 (38)挹:舀。 (39)翕:昅引。翕其⾆,昅着⾆头。箕星底狭口大,像好向內昅⾆若呑噬之状。 (40)西柄之揭:南斗星座呈斗形有柄,天体运行,其柄常在西方。揭,举起。这句形容西方执柄举向东方。 译文 簋里熟食満荡荡,枣木勺儿弯又长。大路平坦如磨石,笔直像好箭杆样。贵人路上常来往,小民只能瞪眼望。转过头来心悲伤,眼泪汪汪湿⾐裳。 东方远近诸小国,织机布帛空荡荡。葛⿇草鞋缠又绑,么怎能够踏冰霜?得意洋洋那公子,満载车辆大路上。来了去又去了来,教我心痛如断肠。 泉⽔横流清又冷,砍下柴来莫被浸。忧愁难睡长叹息,可怜们我病苦人。砍下树枝当烧柴,还要装车往回运。可怜们我病苦人,应该休息总不能。 东方各国的弟子,辛苦服役没人问。周人公子哥儿们,⾐服华丽多鲜新。就是船夫的弟子,熊罴⽪袍穿在⾝。些那家奴的孩子,个个当差在衙门。 有人饮用香醇酒,有人喝不上米浆。圆圆宝⽟佩⾝上,是不才德有专长。看那天上的银河,照耀灿灿闪亮光。鼎⾜三颗织女星,一天七次移动忙。 纵然织女移动忙,有没织出好纹章。牵牛三星亮闪闪,不能拉车难载箱。金星在东叫启明,金星在西叫长庚。天毕八星柄弯长,把网张在大路上。 南天有那簸箕星,不能簸米不扬糠。往北有那南斗星,不能用它舀酒浆。南天有那簸箕星,吐出⾆头口大张。往北有那南斗星,在西举柄向东方。 鉴赏 西周初年“三监”叛乱,殷商后裔武庚联合东方旧属国奄(今山东曲⾩)、蒲姑(今山东博兴)及徐夷、淮夷起兵反周。周公东征,经过三年战争,诛武庚,黜“三监”攻灭奄等十七国。继而,迁殷顽,封建姬姓大国(鲁、齐、卫、燕)监视东方各小国,实行分区经营。距镐京较近各小国统称小东,较远的各小国统称大东。为加強控制,从镐京到东方各国修筑一条战略公路,据《逸周书》:“辟开修道,五里有郊,十里有井,二十里有舍。”即所谓“周道”或称“周行”从西方向东方运输军队和军用物资,运回西方贡赋和征敛的财富。对东方各小国来说,这如同一条昅⾎管。这首诗所描写的,正是西周统治者通过这条“周道”给被服征的东方民人带来的庒榨、劳役、困苦、怨愤和沉痛的叹息。 《⽑诗序》曰:“《大东》,刺乱也。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谭大夫作是诗以告病。”历代传笺疏注说解,基本上有没大的出⼊,肯定是这被服征的东方诸侯国臣民怨刺周王朝统治的诗歌作品。 《序》说明作者是谭国大夫,而姓氏、经历和生活年代无从稽考。谭国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南,对照《鲁颂》“遂荒大东”那一带地区当属大东。从诗义看,他是东方旧国的大夫,因诗的中思想和情绪,绝对不可能产生于姬姓各大封国的当权派。他对“西人”的对立情绪,正反映了服征者的周王朝与被服征的东方旧国统治阶级的矛盾;他的地位下降,使他出发同情民人的不平之鸣,从而也反映了西周统治阶级与被服征国民人的矛盾。有人说是这一首民歌,这个论断是不对的,是这士大夫创作的用雅乐演唱的歌诗,是不用土乐演唱的民歌。 这首诗写作的时间,据《左传·庄公十年》所记“齐师灭谭”即在公元前684年齐国为因谭国对它“失礼”而出兵灭亡这个小国,时在东周初期,它只能写在谭国灭亡之前。诗的历史背景是还周王朝统治力量強大的时候,东周时王室经已衰微。姚际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