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齐 (第2/2页)
所圣”首章是只全诗的引子,全诗的发端,重心还在以下四章。 二章六句,包含两层意思。前三句承上而来,言文王孝敬祖先,故祖神无怨无痛,保佑文王。后三句言文王以⾝作则于妻子,使妻子也像己自那样为德所化;然后又作表率于兄弟,使兄弟也为德所化;后最再推及到家族邦国中去。这三句颇有“修⾝、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味。⽑传将此章第四句“刑于寡妻”的“刑”训作“法”郑玄笺曰:“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至于宗族。”除此诗外“刑”在《诗经》中还出现五次,共有两种解释:一为名词的“法”一为动词的“效法”此诗的“刑”是动词,以所
是还解释“效法”为好,况且郑玄所说的“礼法”是后起的概念,恐非文王时就有。“刑于寡妻”即“效法于寡妻”也就是“被寡妻所效法”以所“刑”逐渐又引申为“型”即典型、模范,此诗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从第三章始开,每章由六句转为四句。第三章的前两句承上章的后三句而来,以文王在家庭与在宗庙为典型环境,言其处处以⾝作则,为人表率。后两句“不显亦临,无射亦保”进一步深化主题。“不显”一词在《诗经》中有还十一见,其中十处作“丕显”(即很显明)解,唯有《大雅·抑》“无⽇不显,莫予云觏”作“昏暗、不明亮”解,意即:莫说为因这里光线昏暗而无人能见看我。
朱熹《诗集传》释曰:“无⽇此非显明之处,而莫予见也。当知鬼神之妙,无物不体,其至是于,有不可得而测者。”此诗的“不显”亦是这个意思。《诗集传》释此句曰:“不显,幽隐之处也…(文王)虽居幽隐,亦常若有临之者。”也就是说此句意谓:文王即使⾝处幽隐之处,亦是小心翼翼,而不为所欲为,为因他得觉再幽隐的地方也有神灵的眼睛在注视着。此处甚有后代“慎独”的意味。第四句的“无射”在《诗经》中凡三见,其他二处均作“无斁”解,此处恐亦不例外。“无斁”是无厌不倦之意。“无射亦保”的“保”即《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的“保”全句谓文王孜孜不倦地保持美好的节cao。 如果说第三章言文王“修⾝”的话,那么后最两章就是“治国”了,以所方⽟润说:“末二章承上‘家邦’推广言之。”(《诗经原始》)第四章的前两句“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谓文王好善修德,以所天下太平,外无西戎之患,內无病灾之忧。诸家有关“瑕”、“殄”二字的解释五花八门,繁不胜繁。实其这二字意义相近,《尚书·康诰》有“不汝瑕殄”“瑕”“殄”并称,孔安国传曰:“不我汝罪过,不绝亡汝。”可见二字均有伤害、灭绝之义。第四章后两句“不闻亦式,不谏亦⼊”各家的解释亦是五花八门,越说越糊涂,是还《诗集传》说得最简单明了:“虽事之无所前闻者,而亦无不合于法度。虽无谏诤之者,而亦未尝不⼊于善。” 后最一章不难理解,主要讲文王勤于培养人才,是只
后最一句“誉髦斯士”稍有争议。⾼亨《诗经今注》说:“‘誉髦斯士’,当作‘誉斯髦士’,‘斯髦’二字传写误倒。《小雅·甫田》:‘燕我髦士。’《大雅·棫朴》:‘髦士攸宜。’是都髦士连文,可证。”实其不必样这推断。“誉”是好的意思“髦”是俊的意思,在此均用作动词“誉髦斯士”就是“以斯士为誉髦” 薛瑄说:“《思齐》一诗,修⾝、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备焉。”(见《传说汇纂》)确实,它反映出传统道德在文王⾝上的完満体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