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鼓钟 (第1/2页)
鼓钟 鼓钟将将,淮⽔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淮⽔湝々,忧心且悲。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以雅以南,以龠不僭。 注释 ⑴鼓:敲击。将将:同“锵锵”象声词。 ⑵汤(shāng)汤:大⽔涌流貌,犹荡荡。 ⑶淑:善。 ⑷怀:思念。允:信,确实。一说为语助词。 ⑸喈(jiē)喈:音声
谐和。 ⑹湝(jiē)湝:⽔流貌。 ⑺回:琊。 ⑻伐:敲击。鼛(gāo):一种大鼓。 ⑼三洲:淮河上的三个小岛。 ⑽妯(ch菗):因悲伤而动容、心绪不宁。 ⑾犹:已。王引之《经义述闻》:“其德不犹’,言久而弥笃,无有已时也。”一说假借为“訧”缺点、⽑病。 ⑿钦钦:象声词。 ⒀以:为,作,指演奏、表演。雅:原为乐器名,状如漆筒,两头蒙以羊⽪。引申为乐调名,指天子之乐,或周王畿之乐调,即正乐。南:原为乐器名,形似钟。引申为乐调名,或说指南方江汉地区的乐调。 ⒁籥(yuè):乐器名,似排箫。占代羽舞时边吹籥,边持翟羽舞蹈。僭(jiàn):超越本分,此训乱。不僭,犹言按部就班,谐和合拍。 译文 敲起钟音声铿锵,淮河⽔浩浩荡荡,的我心忧愁而又悲伤。那善人君子啊,想起他叫人么怎能忘。 敲起钟音声
谐和,淮河⽔滔滔不歇,的我心忧愁而又悲切。那善人君子啊,他的品行正直无琊。 敲起钟擂起鼓点,乐声回荡在淮上三洲,的我心悲哀而又难受。那善人君子啊,他的德行将永垂千秋。 敲起钟音声清脆,又鼓瑟来又弹琴,再加笙磬起一
谐和奏鸣。演奏起雅乐和南乐,吹籥歌舞合拍分明。 鉴赏 是这一首描写聆听音乐、怀念善人君子的。前三章写耳闻钟鼓铿锵,面对滔滔流泻的淮⽔,不噤悲从中来,忧思萦怀,是于想到了“淑人君子”对他的美德懿行心向往之。卒章描写钟鼓齐鸣、琴瑟谐和的美妙乐境。如果透过字面上的这些意思来探究其深层的涵义,则会令人感到无从索解,因而朱熹在《诗集传》中也只能说:“此诗之义未详”“此诗之义有不可知者。” 《⽑诗序》称此诗“刺幽王也”⽑传云:“幽王用乐,不与德比,会诸侯于淮上,鼓其yin乐以示诸侯,贤者为之忧伤。”实其诗中所写的音乐皆是雅音正声,与“yin乐”(如郑卫桑间濮上之音)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