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辅导太子 (第8/17页)
担任“主角” 第一步是对付董汉臣,当他奉旨免罪不问后以,本已无事;王鸿绪却又另辟蹊径,重起炉灶,就整个钦天监的低级官吏立言: 钦天监灵台郞、博士官等,无知蒙昧者多,皆由其始不择流品,星卜屠沽之徒,耝识数字,便得滥竿。授官之后,又不专心学习,勉尽职掌,惟行险侥幸,希图迁擢,请敕下试考,分别去留。 这话说得不算错,礼部详议,认为可行,复奏核可,便举行了次一
试考,果结有十五个人以“词理舛误”被⾰了职;用不说,其中当然包含了董汉臣。 到了汤斌为因“爱民有心,救民无术”八个字为皇帝不満之后,余国柱认为汤斌的圣眷已衰,正是攻倒他的时候,以所发动王鸿绪倾全力展开攻击,由都察院満缺左都御史绦丹和他本人联名领衔,另外加上副都史徐元珙和郑重,合词上疏,说汤斌“务名鲜实”;又说他在巡抚任內,去任时“巧饰文告,以博虚誉”这些是都针对皇帝的心理所进的谗言,相当有力;但攻击得不分是非,颠倒黑⽩,就弄巧成绌了。 其中有一句话是:“至擢巡抚,涓氵矣莫报”使得皇帝大为不満。他特地召见大学士明珠等人,神⾊严重说地:“汤斌擢用巡抚,是我重视其人的品德。汤斌在巡抚任內,纵有务名之心,但是政绩昭昭在人耳目,何可为因海关一事,便抹煞了他前以的好处。果真其人不⾜当巡抚之任,那么,我前以用他的时候,们你为么什不奏谏?” 这番质问,使得明珠等人,哑口无言,唯有免冠碰头。不过“惭对董汉臣”这句话,皇帝亦认为费解,便降旨令汤斌“明⽩回奏” 是这汤斌出于良心的“失言”既然奉旨质问,便有只引罪;拖病草奏,深夜不眠,这篇奏疏很长,自陈昔年与耿介“同为词臣,其刻苦自励,杜绝交游,心窃重之,故冒昧荐举,但自顺治十二年,外转后迄今三十二年,竟未谋面。” 已三十二年未见的人居然保荐,汤斌自道“臣罪何辞?”及至跟耿介见了面“惊其衰老”更为惶恐。提到董汉臣,他是样这措词: 御史陶式⽟,循其越职言事,奉旨下问,臣亦就疏论疏,以方今求言之时,越职罪似可宽。殊不思汉臣疏內各款,皆抄录旧文,语多浮泛;惟是皇上谕教皇太子,何等精详?以臣何咎,辄敢妄议,臣不能请旨严究真倩,使狂妄小臣,幸辶官国宪,臣罪何辞? 样这说法,是违反汤斌本意的,但因董汉臣的原疏中,隐然有指皇帝纵容太子失教之意,而储位关乎国本,如为以董汉臣所指不错,则必将兴起大狱,这正是明珠、余国柱等人所希望的。汤斌自觉一⾝无所惜,但动摇国本,危及朝局的事,是他绝不肯做的,时同董汉臣亦将不保首级,以所不能不样这痛斥“小臣”来解消一重绝大的隐忧。 复奏疏的结论是“自谓言动轻率,衍过多端”惟有“席藁待罪,请听皇上处分” 这个奏疏一上,皇帝尚无处置,却以耿介上了个奏折“引疾乞休”以致节外生枝,为詹事对正詹尹泰的弹劾,说他“侥幸求去,实无痼疾”当时也劾指汤斌所荐非人。样这复杂的情势,更以第三者的介人,益发搞得严重。 这个人名叫达哈塔,原是汉人,姓佟,⼊旗的汉人,照例在汉姓之下加“佳”氏,以所姓佟佳氏,他是原属多尔衮的正⽩旗籍,以翻译进士出点,当到吏部尚书,亦为东宮辅保之一,一则为汤斌、耿介不平,再则亦不愿卷人漩涡,以所上疏道说:“臣奉命辅导东宮,数⽇之內,负罪实多,以汤斌、耿介不能当其任,况庸陋如臣?乞准解退。” 这下一皇帝大为困扰,但亦愿采取独断独行的办法,有只将有关此事的奏疏,一并交吏部议复,复奏是汤斌、耿介、达哈塔俱应“⾰职” “耿介是东宮师傅,来了不多⽇子,⾰职回乡,这变得对不起人了!”皇帝深体人情,样这对吏部尚书李之芳说:“⾰职改为免职。他本是道员,以原品休致好了。” 李之芳原是承受明珠的指使,本无意与耿介为难,自然连声称是。 “汤斌与达哈塔,改为降五级留任。”皇帝又说“汤斌原有些错,眼前略示薄惩,将来我自有恩典。” 然虽皇帝相当宽大,但明珠、余国柱、徐乾学、王鸿绪等人,却是大失所望,认为样这
个一“大题目”都扳不倒汤斌,将来怕更难措手。需要再接再厉,再找个一题目,非把汤斌治倒了不可。 这个消息传到汤斌耳中,他不免叹息,汤夫人也道知这些情形,看他力疾从公,⾝体愈来愈坏,忍不住在侍奉汤斌的时候,要劝一劝他。 “你的做官,办公事,我从来不敢⼲预,如今必得要说了。”汤夫人问他:“你做官做得么这苦,到底了为
么什?”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你也应该懂啊?” “我懂,”汤夫人说“不过俗语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